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百二三回 郭氏带全家回娘家 (第1/2页)
(郭氏带全家回娘家,亲亲热热拉家常;家政大事闲聊定,心中疑点也澄清。) 晚饭后,郭氏准备带全家人一起去娘家看望了。 耿老爹看着那一大袋子大米,心里有些犯嘀咕,对妻子说:“最好能有个手推车什么的,有一截子路呢,这一大袋子大米提着还真有些费劲儿。” 郭氏说:“壮子他爹自己修了个小推车,挺好用的,俺去推来咱用用哇!” 耿正说:“就是门道里放的那个小推车哇?俺上午就看见了,俺去推哇!” 推开隔壁董家成家的院门儿一看,小推车仍然还在门道里放着,耿正就进到院儿里招呼一声:“伯,大娘!” 董家成赶快出来说:“是正儿哇,快进屋里坐会儿!” 耿正说:“不坐了。俺们要去姥娘家,想用一用小推车,推一袋大米过去!” 董家成说:“你等等,俺来打扫打扫。有几天不用了,落了尘土呢。” 说着,拿了一把笤帚来到门道里,把小推车仔细打扫一番,才让耿正推走。 这个小推车果然很好用。耿老爹和耿直合提着把一大袋子大米放上去后,郭氏又将三小瓷瓶米酒,三斤月饼,以及用小口袋装的莲籽也都搁在了车里。耿正推着车,耿英跨了礼物包,一家七口子高高兴兴地去了。 进得门来一看,八十多岁的郭老爷子正坐在火炕上美滋滋地抽旱烟呢,隔壁屋子里传来了娃儿们的嬉戏声。 看女儿一家人过来了,老爷子高兴说:“你们先屋里坐着,他舅舅带了栋儿到前面给娃娃们打饼子去了,已经有一会子了,估计就打好了!” 耿直一听说舅舅在前面打饼子,拉起尚武就往前面跑。 耿兰叫一声“姥爷”,就跑到隔壁屋子里和表妹和小表弟玩儿去了。 耿正将小推车停在台阶前。耿老爹、郭氏和耿英先将莲籽袋子、米酒和月饼都拿进屋里来,郭氏和耿英就坐在炕沿边上和老爷子说话去了。 耿老爹又出来,和耿正合提着将一大袋子大米放到屋里地上。俩人顺手拉两把椅子各自坐了。 很快,耿兰抱着小表弟,随着舅母和表妹也过这边来了。 妻弟妹一进门就说:“俺说jiejie姐夫哇,一家子过来就好了,可带这么多东西做啥啊!” 郭氏说:“都是一些咱们这儿稀罕的东西,分着吃了哇!” 老爷子说:“那一大袋是什么啊?” 耿老爹说:“是江南的大米,挺不错呢。俺这几年已经学会种这种庄禾了,还带了一些种子回来,想在咱们这儿试着种种。” 老爷子说:“这个主意不错。大米在咱们这儿可是个稀缺的东西呢。你如果真给种成了,也算是一件大好事儿啊!” 又问女儿郭氏:“刚提进来的那个小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郭氏说:“他爹说了,是莲籽,煮粥喝挺养人的!” 耿老爹说:“每次熬粥之前提前半天抓一把泡上,然后和小米一起煮上就行了。” 妻弟妹说:“可不是稀罕东西呢!” 郭氏又指着米酒和月饼说:“这些是武儿的嫂嫂亲自酿的新米酒;这些月饼是武儿的jiejie新打的。别说,这江南的月饼,闻着很香呢!” 老爷子说:“虽说是第一次见面,可俺很喜欢这个新外甥,挺不错的娃娃!他的家人看来也都很好呢!” 妻弟妹也说:“看来确实是很懂世理的一家人哩!” 耿老爹说:“实在是难得的好人家呢!” 耿正和耿兰只顾在一边和漂亮的表妹和可爱的小表弟高兴地玩儿去了,而耿英的脑海里,此刻装的全都是慈祥的姥娘。定定地看着火炕一边儿九年半之前最后一次来告别时姥娘坐过的地方,耿英的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转。看姥爷今儿个心情不错,她愣是把两泡眼泪给强忍回去了。 很快,妻弟和郭栋各端着一小笸箩烧饼进来了,后面跟着的耿直和尚武每人拿了半块儿正吃着呢!出炉饼子扑鼻的香味儿立刻充满了整个屋子。 耿老爹说:“兄弟这打饼子的祖传手艺可真是学到家了啊,这个香味儿!呵,这哥儿俩都吃上了哇!” 尚武说:“舅舅说‘好吃不过出炉饼子’,还真是这样,忒好吃了!要不是晚饭吃得太多,我真想一口气吃两个!” 妻弟妹笑着说:“你们舅舅非说要亲自给你们打呢。看来啊,还真是打对了。来,大家都趁热吃一个哇!” 耿正说:“真是搀了呢,俺是一定要吃了,只是吃不了多少。” 于是拿起一个来掰开了,自己吃小半块,将多半块递给爹。耿老爹又掰开了,递给耿英一半。 吃着香喷喷的出炉饼子,耿正忽然问舅舅和舅母:“昨儿个咱们吃团圆面时,你们注意到俺们那一桌旁边那桌上坐的那三个外地人了吗?他们可还来咱饭铺里吃过饭?” 妻弟说:“当时没有太在意,只感觉口音有些个南腔北调的。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傍黑又来了,每人吃了一碗大rou面不说,临走还把咱铺子里卖剩下的二十多个大饼全都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