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四章:民主选举 (第1/2页)
“张海强,十票。” “江大勇,九票。” “海力士,三十一票。” “曲颖,二十三票。” “霍新耀,九十八票。” …… 1987年5月18日,清晨;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主选举活动,正式在华尊集团北部发展区域的第一rou联厂拉开了帷幕。这次民主选举是在公司大会议室举行的,场内座无虚席;就算有些人正在上班离不开工作岗位,他们也托人将自己的选票及时交了上来;根据后来统计,全厂二百五十一名干部职工全部参加了投票,无一缺席。还有就是,投票者可以采取匿名方式,也可以大鸣大放地投票;对此,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们的自由和民主权利。 作为集团最高领导人,彭禹亲自参加了这场民主选举;此外,韩爵高、许康强、韦先进和闫肃等人,也都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民主选举在彭禹的拍板下,首先是从华尊集团北部产业发展区域的第一rou联厂开始的;然后逐步向其他厂矿和商场等单位推广,直至二百多家下属公司全部完成选举活动。 既然是集团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文件自然也就及时下发到了各个单位;但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彭禹还是在选举开始前,照本宣科地宣读了这份重要文件。直到这一刻,所有的干部职工们这才明白,以彭禹为代表的集团高层并没有开玩笑,而是真的想用这种新颖的方式方法,选举出群众满意的和有能力的厂领导和各级干部;虽然这些领导干部们的任期普遍只有两年,但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按照cao作程序,这仅仅是一场民主初选;选举的名单没有固定,你想选谁就选谁,哪怕毛遂自荐地选你自己都可以。等到计票结束后,工作人员剔除掉得票最少的人员,就开始再一次进行复选;这次选举,得票率最高的为厂长,其次为2名副厂长,再次为各部门部长和班组长。根据彭禹的说法,这些领导干部们一旦被选中,韩爵高就会亲自在任命书上签字盖章,并当众发给他们;选举到此也就接近了尾声,那些领导干部们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走马上任了。 相比起来,虽然第一rou联厂的人不太多,但是等到全部选举结果出来之后,也已经是当天晚上的六点钟左右了;果然不出彭禹的所料,霍新耀以高票当选为厂长,海力士(蒙古族)和高欣为副厂长。不过,在这次选举中,过去的不少厂领导和干部们纷纷落马,新的面孔出现人们的视野中;本着尊重选举和尊重民意的思想,尽管那些落选的老人们满脸灰暗和情绪低落,但彭禹他们还是毫无所动,坚决按照既定方针执行了下去,并对那些新的领导干部们致以祝贺和给予鼓励。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彭禹之所以将民主选举的第一站选在了第一rou联厂,主要是这家厂子在前一阵子集团内部反腐败斗争中受到波及最严重的地方;在那场反腐败运动中,不但原来的厂长完蛋了,就连副厂长和几位部门领导也锒铛入狱,人员空缺的十分厉害。在这种背景之下,彭禹和韩爵高他们不得不解决燃眉之急,先从这里开始下手。 当然,集团所有的下属单位中,有一个部门是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这个部门,就是集团新成立的政工部(内含工会、宣传和思想教育等职能)。为此,彭禹解释说,这个部门是集团的重中之重,所有的领导是必须不定期地要去北京总部进修和加强学习的;当然,这些领导们怀里抱着的可不是雷打不动的铁饭碗,若是干不好的话,他们也会随时丢掉职务的。并且,他们的岗位也不是固定的,是需要经常和别的单位相互调换的;至于政工部其他职员,是可以从当地选材的,但必须要去北京总部学习1-3个月方可入职。 让彭禹感到哭笑不得的是,由于驻扎在集团各个厂矿和商厦的政工部管理职能范围比较特殊,所以后来集团内部和社会上的人们,都将这个政工部戏称为彭禹的“锦衣卫”和“东厂”;对于这种说法,彭禹和彭薇、谢志强他们虽然感到有些好笑,但也没有做出过多的解释。毕竟,有了政工这个部门后,那些下属单位的干部职工们的思想确实提高了不少,并且在和财会检查小组的密切配合下,有效地遏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