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 军师 (第2/2页)
大义于不顾,不仅如此,你还违背忠义之道,竟然背主求荣,丝毫不念君臣之义,有此三不义,你还有何面目苟且于人世?” 隆滴道:“林大人辩才了得,我早有耳闻,然林大人若处在在下之境地又当如何?我虽是汉人,却蒙左贤王再生之恩,故此,我便要为左贤王效犬马之劳,而大汉朝廷,昏君灵帝,对我并无恩德,我又为何要顾念君臣之义?况且,我还有功于朝廷,先前并州若是没有我丛某,早已经陷落匈奴人之手,而灵帝居然不分是非黑白,自毁长城,我难道就应该引颈就戮吗?” 听了隆滴的一番话,众人又都无奈了。 而旋即,隆滴又道:“天地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朝廷不仁,便以大臣为刍狗,而今朝廷不仁不义,我又何须逆来顺受,做千古冤臣?李陵夷族,因其降于匈奴,而我抵抗匈奴数载,非但没有尺寸之功,竟也遭逢夷族之祸,难道,这世上还有天理吗?我还要恪守那腐朽愚昧的伦常吗?” 隆滴的一番话说完,众人深感震惊,连林南都不得不承认,这隆滴看来还是三国时的一个愤青。 良久,林南叹了口气说道:“先生之遭遇,我等都深表同情,但无论如何,还请先生知晓民族大义。” 隆滴道:“世上之事,唯强者存之,并且,如今我隆滴并非丛思,再不是大汉官吏,大汉子民,而是匈奴左贤王的军师,今日战败被俘,唯死而已,又何须多言?” 林南道:“先生料事如神,真奇才呀,只是可惜先生早生了几年,又或者是林南晚生了几年吧,先生如今一去,不知有何言语留于林南。” 隆滴道:“林大人不及而立之年便统领三军,镇守边地,为一方诸侯,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功高震主者,后事常不可测也,还望大人莫行淮阴侯之旧路。并且,方今天下,皇帝昏庸,边患不靖,民不聊生,大汉江山恐不久矣,大人若有逐鹿天下之心,当早作准备,切不可错失良机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为在下肺腑之言,还望大人心底纳之。” 隆滴的一番话说完,众人除了林南以外,几乎全都怒目而视。 这是个什么人,说的是什么话?这不是公然鼓动林南造反吗? 而林南却暗自称奇:三国多智者啊,这个在历史上没有丝毫名声的人,竟对以后的历史情形有如此客观的预见,真是奇才,而如此奇才,一会儿就要去阎王爷那里去报道了,想到这里,林南还真有些可惜。 不过,想来想去,林南还是觉得这人留不得,因为他的想法实在太过逆俗,若留此人,恐怕会有祸患,所以林南只能叹了口气道:“先生之言,南自会谨记,如今先生可以上路了。” 说完,林南便召来军法官,带隆滴下去行刑,而那隆滴,竟然昂首挺胸,慷慨而去。 看着隆滴的背影,林南心里不禁百感交集。 片刻之后,勤务兵便奉上了隆滴的首级,以供林南校验。 林南没有心情看,一摆手,便命令小兵把隆滴的尸身好好安葬在断头谷。 小兵退下以后,众人便开始了深深的沉默。 半晌过后,林南长叹一声说道:“仗已经打完了,我们该善后了。” 说完,林南便命令众将带各营兵马先回军营修整cao练,而自己却带着侍卫营和贾诩沮授等人回到了城中。 一入城,就见大街两侧站满了百姓,而百姓们一看见林南,便都伏地叩首,呼道:“拜谢主公!拜谢主公!拜谢主公!” 看到百姓们如此虔诚的膜拜,林南赶紧从马上跳了下来,扶起面前的一位老者,说道:“众位乡亲们,如此大礼,林南受不起呀。各位乡亲们快快请起!” 在林南的再三请求下,百姓们终于起身了。 见百姓们都已起身,林南便道:“各位乡亲们,林南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乡亲们不必如此,并且,此次征战,皆全军将士的功劳啊,林南不敢居功。” 而一老者却道:“此次晋阳城可以保全,全赖大人抵抗之功呀,如果没有大人,我们又要流离失所了,大人对我等有再生之恩,当得起我等这一拜呀。” 说完,那老者竟然还要拜下去,而林南赶紧扶住了那位老者,可不能再忽悠这些真诚的百姓了。 安顿好百姓,林南一行人便回到了太守府。 回到了自己的家,林南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美美的吃了一顿晚饭,陪着赵葳和甄宓玩了一会儿,林南一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