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三一章 迷惑 (第1/2页)
“另外你那一营蕃骑也要拆成两营了,那样终不是一个事。@@”蔡挺说道。 第一确实不是一个事,很尴尬的。第二只要变成正式蕃骑,是朝廷的官兵,朝廷必须拨出器甲,以及战马草料钱,以及兵士薪酬。仅此一项,又会省出许多钱。 最少能将这些钱拨出来,鼓励起数营官兵能够认真苦练。 至于朝廷的那个黑窟窿,王巨不会去想,蔡挺更不会去想。 王巨想了一下说:“蔡公,那也行,不过一旦正式组成朝廷的蕃骑军,可能会有一些蕃兵退出蕃骑,华池县不能再招蕃骑了,能否容我在安化县境内各蕃族里重新招收一批蕃子,将余下一营蕃骑兵力补齐?” “行。” 那还说什么,甚至王巨还巴不得呢。 ………… “子安,看来蔡公雄心不小。” “是啊,不过雄心是其次,主要庆历西北战争屡战屡败,蔡公心中没有多大底气。当年好水川一战,韩公侥幸得到夏竦公的力挺才逃过一劫,但范雍公呢,他保住了延州不失,还是先帝的老师,也被贬到了安州。定川砦之败,王沿公再三劝阻葛怀敏,葛怀敏不听,导致惨败发生,就那样,王沿公还降知虢州。” “等等,韩公不是与夏公乃是政敌吗?” “子深兄,这更是一笔烂账,夏公不仅力挺了韩公,还大力保举了范文正公与庞公。因此那个所谓的君子,子深兄。以后千万莫当真。” “这样我就明白了。韩公运气好。侥幸得夏公力挺,但蔡公是不可能找到这个夏公了。” “中的,击退有功,若是庆州有失,蔡公必然有过。所以蔡公也急。” “这倒是一件好事,不过动静太大了,如果西夏秋后不来侵犯,朝廷必然会有大臣弹刻你。” “动静不大。也会有人弹刻。但子深兄,你不用担心,山那边传过来消息了,去年一年西夏风调雨顺,若是夏收到来,不遇到连绵阴雨天,又是一个好收成。所以私商交易大。主要就是那边收成好了,百姓也想从宋人手中换来精美的丝帛,瓷器,以及其他日用品。包括让他们在冬天里感到温暖的烧酒。并且正好朝廷财政困难了,支持有限。就不能向环庆路提供太多的财力与兵力支持。相信西夏人也听到这则消息了。所以今年秋后,西夏必然会入侵,并且必然入侵大顺城。” 这是王巨的第二关。 入侵了,证明王巨很有远见,甚至超过了庙堂上的诸多大佬,再将西夏人击败,前程无量了。 即便划到了武臣行列,那也是一方太守。 况且随着数学书出来,能将王巨往武臣上划吗? 就是划,以后也能在西府捞一个位子吧。 但葛少华还小瞧了王巨的野心,不是西府的位子,王巨想划的而是一个时代…… “朱管事,这样,你再将烧酒价格削减三成。” “那利润岂不是下降一半?” “便宜了,买的人就会多,那边的商人利润就会多。量上来了,总体利润只会增加。况且随着作坊转移到京兆府,不用担心粮食,甚至都不需要粮食,京兆府周围各州县有许多酒作坊,便宜的劣制高梁酒不知有多少。因此不用担心酒源,量越多越好。并且这件事若是做得好,同样有功劳,说不定能为朱李两家子弟以后捞一个散阶官。” 蔡挺开始出手了。 第一手便是公开在环庆二州下达露布文书,嘱咐边境将士与各蕃族不得惹事生非,不得与西夏人发生冲突。 这道露布,朝廷会很喜欢,能不打就不打吧,不打才是最好的。 西夏那边更喜欢。 叶悖麻从斥候嘴中听到这条消息后,立即拍着宋吉的肩膀说道:“宋蔑,你说得不错啊,宋朝文官多是贪生怕死的大臣。” 第二手蔡挺开始调动军队。 将前线,特别是大顺城一带的官兵一起调到后方宁州与邠州,又从两州将后方的将士调到前线来换防。 叶悖麻得到消息后,更是大喜地跳起来,兵法最重要的便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宋朝将士久在前线驻扎训练,对当地的地形十分熟悉。然而这个昏庸的知州打着慈怜前线将士贫苦的旗号,一起换到后方轮休了。 只是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华池县数营官兵未动。 看来那几战打下来,宋朝官员对那小知县皆相信了,这才没有动他手中的兵。 不但如此,这个蔡知州似乎还对华池县增加了一点兵力。 一千来人马,相对于未来的十万大军,那确实是一点儿。 这一换连姚兕也不解了,匆匆骑马到华池问王巨。 王巨说道:“姚将军,这是我与蔡公共同商议出来的办法。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