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屠刀(上) (第2/2页)
庆历时,这些人家看到粮价疯涨,正好在运军粮,于是官商勾结,将这些烂粮食一起充作军粮,并且还能往里面搀杂沙石,总之赵祯心软,是百姓的福气,但某些方面一些很不好的风气在蔓延,比如**之风。 王巨又说道:“刚才本官在路上与侯知县还说过,本官不仅会爱民,也会杀人。” 十几个商人悚然一惊。 王巨回家。 李万元不解地问:“十石粟就能换一亩良田哪?岂不是太亏了?” 正常年光,粟在关中也不值钱,一石粟还不足一百文钱,也就是几百文钱便得一亩良田了。这将是真正的上等耕地,那怕陕西地贱。一亩上田也要三四贯钱。 “二哥。你知其一。却不知其二,军士的粮食早就准备好了,各州县的仓库里都有备粮,但民夫的粮食有没有准备,战俘的粮食有没有准备?若是几千人,筹集起来问题不大,但几万人筹集,加上去年陕西欠收。必会抬高粮价。所以官家才从中原调拨大量粮食过来,以免关中粮价上抬,产生恐慌。但这个粮食从中原调运过来,你知道每斗成本是多少吗?一百五十文,每石一贯多。十石粮便是十几贯。岂不值一亩良田?而且这些人捐得多了,粮食缺口不大了,即便少许缺口,官府也敢在关中公开购买了。若是不用官家从中原调派粮食过来,那会节约多少钱帛?” “原来是这样,可那些地连量都未量一下。以后如何补偿?” “量,怎么量得好啊。” “那到了秋后……” “不是量。而是他们上报官府的,何必要量,”王巨说道。 “那个啊,妹夫,你太狠了吧,会捅马蜂窝的。”
“一般情况下是捅了大马蜂窝了,不过你再想一想现在渠工上是一群什么人。” 李万元便想,想了一会,叫道:“真杀人哪。” “必杀就杀,宋朝最不缺的就是人,但最恨人的却是一个个蠹虫!吸血虫!再说,你真以为这些人好心来捐粮啊?” 都是什么呀,一个超级大地主只拿出一百石粟,真真好心。 但王巨没有想到,他的屠刀这么快就落了下去。 为什么当初选择这个山,而是非是侯可的那座山,严格说这里都属于仲山山系,应当山体岩石差别不大,有部分岩石可能风化成石灰岩,可山体里的岩石还是一样的。 王巨却不敢赌,不是以后山体塌陷,可能就在爆破时,因为震动而塌陷。所以选择了这座山峰,山体薄,但石质坚硬。难度会增加,但不会有塌陷的可能。 轰炸数天过后,王巨看看情况,大约平安无事了。 爆破的兵士也渐渐熟练起来,并且也熟悉了各个注意事项,王巨便骑马先看了一下,还比较满意吧,随后想了想,又骑马去了小郑泉 因为今天到了吃rou的时候。 没有牛rou没有羊rou,只是猪rou,那也不错了。 包括苏东坡在内,没钱了,想吃rou,还不乖乖地吃猪rou。士大夫鄙之猪rou,但老百姓不鄙之啊。 王巨看到了杨蟠,他身上也沾满了泥土,正坐在哪里喘着气。 王巨翻身下马,说道:“杨勾使,辛苦哪。” “不苦,能将这个差事办好,再苦也值得。”杨蟠没好气地说。 “那么我们一道看看。” 杨蟠想了想,说:“行。” 带头劳动是激励,策划指挥监督才是他们的主职。 于是两人一路看去,吃rou了,所有人眉开眼笑。 王巨脸色却越来越阴沉。 这个真不能怪杨蟠与程昉,程昉打小就被割了那个活,进宫做了小黄门,哪里愁什么生活?杨蟠祖孙数代为官,乃是有名的官宦世家子弟,最少衣食无忧吧。况且现在普通流行的说法是士大夫不立危墙之下,不进疱肆。实际为自己贪生怕死与偷懒,找理由的。 所以程杨二人还真没有看出来。 杨蟠便道:“有什么不对吗?” “杨勾使,我的经历你也知道一些的,我从小很苦,能吃到rou,那一天我们兄妹三不知道有多开心了,那时我的二妹与三弟还小,便坐在灶门前看那个瓦罐,闻那个rou香味,口水一个劲往下滴。” 杨蟠面色都是软了下去。 虽然王巨强势,不“尊重前辈”,让他十分不满,不过也不得不承认,王巨这一路走来,是宋朝的一场奇迹。 “所以我比较清楚,走,我们骑马再远一点看看。” 这附近应当还好一点,毕竟杨蟠亲自坐镇,某些人不敢做得太过份。 一行人又骑马奔向更远的工地现场。 几人下马,这一回连杨蟠也看出来了,脸色当场阴沉下来。(未完待续。。)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