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卷 第十一章 计杀张合 (第1/2页)
诸葛亮早得快马报捷,与众人商议兵将何出。 有言司马懿已被逼至死角,上有朝廷旨意,下有羌兵之败,只需稳固我军之势,其久必生内变。马谡立身慨然言道:“不然,细作之举,只生效一时,迁延日久,不攻自破,岂不坐失良机?” 陈志长于内政后勤诸事,前次来到诸葛亮军中,被诸葛相中留在军中暂为书记。方清点辎重粮草完毕,入帐欲禀报诸葛亮,闻言有些意动,张嘴欲言却又止住。 诸葛亮心细,看在眼里,微笑道:“伯恭可是有良言?” 陈志也不慌忙,回道:“我官微言轻,军机大事本非我所能言,既蒙丞相垂询,我斗胆试言之。马大人所言极是,司马懿惶恐,所以求救西羌,何不投其所好,于中取事。” 诸葛亮眼睛一亮,军中俊才何其多也,此陈志亦不可小觑。正待要说,忽回来交令复命。” 诸葛亮见是李文风尘仆仆赶回,必是为司马懿之事而来,微笑道:“鹏飞到底是个闲不住的人,哪场大战都少不了你,不急,看座上茶。” 李文鲸饮一大盏水,抹了把.嘴,急道:“丞相,我在帐外就听得有人言道‘投其所好,于中取事’。” 陈志旁边施礼道:“将军,是我所说。” 李文灿然一笑,手指陈志道:“好你.个伯恭,不曾想你竟也熟知兵机。”诸葛亮听到李文这么说,再也忍不住抚掌大笑,说道:“好好好,英雄所见略同,鹏飞远道凯旋,今日之议暂罢,就请诸公一道替鹏飞洗尘。” 诸葛亮好简朴,为李文两次摆宴席,亦属异数。 酒过三巡,李文见诸葛亮只字.不提魏军,反倒有些按耐不住,双眉一挑,与诸葛亮道:“丞相,司马懿深为忌惮丞相用兵,对手多年,熟知丞相虚实相间,丞相何不‘投其所好’,诈以安定军情紧急,我军大好形势之下,忽然退兵,司马懿安知虚实,我料必有所获。” 诸葛亮和煦地笑着,似早有预料地说道:“鹏飞之言,.深合我意。” 李文走到诸葛亮身边,悄悄耳语数句,诸葛亮惊异.的眼色在眼睛里一闪而过,微微摇晃的羽扇停了下来,略一思索,叹道:“何其幸也,何其不幸也。”众人闻听愕两人神色喜悦,料知是好事。 翌日,屯于汉兴、五丈原一线之蜀军异动频频,往.秦川、安定方向,往陈仓方向,往郿城方向皆有军去。 魏军巡哨来报.司马懿,张合、郭淮等将禀道:“大将军,蜀军如此动作莫非是西羌兵之故?” 司马懿心里有些暗动,脸上皱纹都深了,思索了会,问道:“诸葛亮中军大营可有动作?”巡哨军禀道:“不曾。”司马懿感觉到众将急切的眼光聚焦在自己脸上,遂收敛心神,缓缓道:“不急,诸葛亮狡诈,且再探再观,方为稳妥。” 又一日,蜀军中军大营内旌旗随着朔风劲舞,薄烟不断,却声息全无,司马懿闻报急登城头,定睛细看半晌,忽然笑道:“此乃空营也,诸葛亮退了。” 未几时,巡哨军来报,蜀军中军大营乃空营,遍寻附近村民问之,皆言昨晚蜀军大队悄然退走,不知去往何处。 司马懿大喜,自开战以来少有地眉开眼笑,脸现红光,回首问众将:“诸葛亮已退,定是西羌兵凶悍,陇西吃紧,何人敢追之?” 身后一人雷声响应,震得众人耳朵嗡嗡直响,“我愿往。”众人急视,原来是张合。 司马懿一见是张合,展颜道:“右将军忠勇善机变,原是最合适,只你性情略急,诸葛亮用兵多年,必有精兵猛将断后,恐有疏失,不妥。” 张合国字脸上浓眉微扬,急道:“大将军出关之时,便命我为先锋,斩将立功本为先锋之责,如何不用我去?一众蜀将尚未有入得我眼中之人,纵有埋伏又有何惧。他人若去,不如我去。” 张合言罢,立时周围有些嗡嗡,其余诸将闻言或有些不服,只是张合乃五子良将,魏国宿将无人能出其右,是以无人敢驳。 司马懿见张合有些轻敌,心中不喜,欲待不允,又不好当着众将拂了张合面皮,寻思半刻,方迟疑道:“若右将军执意要去,须应我一事。” 张合目光炯炯地望着司马懿,重重地点了点首。 “蜀兵退去,险阻处必有埋伏,须十分仔细,方可追之。” “我自省得,大将军放心。”张合一听是这事,咧嘴拍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