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武境_第091章 北荒之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91章 北荒之行 (第2/2页)

起酒壶,亲自斟满两杯酒水:“请!”

    “武侯大人,请……”

    ……

    每当到了夜里,韩奕会吩咐小青别让人来打扰他。小青也知道他到了夜里就开始修炼,自然不会让任何影响到他。武道一途容不得半点懈怠,韩奕一旦抽出时间,就不忘运功修炼。特别是跟武侯谈话之后,韩奕得到武侯的允许,进入武侯府功法阁,挑选一本合适的修炼功法。为了配合从华乌宗得来的阔剑,韩奕翻遍整个功法阁,才勉强找到一本‘落天六十四式’剑谱。此剑谱并非为阔剑量身打造,但整个功法阁,也就这一本剑谱相对适合阔剑。

    得到剑谱之后,韩奕每日苦心钻研,耗费了十天时间,他就掌握了六十四式中的前十二式。若是让武侯得知他的修炼进度,恐怕会入宫面圣,请求让韩奕留下韩家继续修炼。每一个世家,年轻一辈子弟,是整个世家的希望。身为韩家当代家族,家族中出现天赋异禀的子弟,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去栽培,哪里舍得让他前往军伍历练。韩临就是很明显的例子。这些年,韩临几乎没离开皇城,在族中长辈的指导下,努力修炼各种功法,期待尽快做出突破。

    醉仙楼一事,引得三名武侯一名大儒一同面圣,结果此事竟不了了之。引得朝廷不少势力,再一次将目光投注在威远侯次子韩奕身上。一个月时间眨眼即至,韩奕安顿好一切,告别家人,正式前往兵部报道。

    “韩奕……”兵部尚书盯着入伍名册,目光停留在‘韩奕’两个字上,半天都移不开。韩临婚礼当天,兵部尚书也在现场,他可是清晰的看完了全过程。再加上,这段时间韩奕的名声大噪,任谁见到这么‘韩奕’这个敏感的名字,都会显露出惊讶的神态。韩奕的名册页上,除了名字之外,无任何记载。兵部尚书在尚书这个位置待了这么多年,自然明白‘韩奕’这一页名册上意味着什么。

    兵部尚书捧着这份名册,亲自前往演武场,给这一批的新入伍的士兵,绘声绘色的上了一场激励课。演武场上千余人,无不热血沸腾,巴不得立即披上军甲,跨上战马,挥舞军刀,冲锋陷阵,斩敌首级。韩奕站在千余人队伍之中,一身军服,头顶钢盔,手持长矛,肃然挺立。身旁的几名士兵,竟没有一个人认出他的身份。

    在这千余名士兵中,有的来自豪门世家,有的来自百姓家庭。不管他们来自哪里,在穿上军服,戴上盔甲的那一刻,他们就是大楚士兵,彼此已经没有身份的区别。大楚军伍中,一切都凭军功晋升。正因如此,才会引得无数农家出身的子弟,奋不顾身的投入军伍中。还有世家的旁系子弟,他们在世家中地位不高,又承袭不了官职,只能投身军伍,建业立功。

    大楚王朝,年满十五岁者,即可投身军伍。这一批千余人的队伍中,年龄都在三十岁以下。年龄最小到最大相差十五岁之多,有的是初出茅庐的少年,有的早就娶妻纳妾。武道修为也是参差不齐,有气场境高手,也有不谙武道的普通人。虽说世家子弟和平民百姓同等对待,但谁都清楚,世家子弟多数自小修习武学,而平民百姓却只凭一身体魄和满腔热血。最后真正能有成就的,多半是世家子弟,平民百姓几乎成了战场上的炮灰。

    兵部尚书精彩的演讲完毕,千余名新兵的热情高涨,鲜血沸腾。

    待尚书离开后,两名军中将领冷厉的站在高台上:“军伍残酷,你们这一批当中,最后能安然回到皇城的,不足十分之一……”这句话仿佛一盆冷水,将士兵高涨的情绪瞬间浇灭。

    将领面无表情的继续说着,从他们口中,演武场上的众人才真正认识到何为军伍生活。军伍的残酷艰苦,与尚书所说的完全不同。

    末了,将领严肃喝声道:“军伍生活不是任何人都能挨的下来,给你们最后一个机会,不去的人出列!”

    此话一出,终于有人哆哆嗦嗦的从队伍中走出来。其后,陆陆续续的走出一些人,大概估计一下,出列的有百余人之多。每个人投身军伍,都有不同的原因。有些是世家安排,有些是迫于生计。甚至有些人,迷迷糊糊的就来投身军伍。为此,在将领的一番描述下,不少人认清了现状,纷纷退了出来。出列的百余人,自觉的退到一边,神情复杂的离开演武场。谁也不能说他们今日的选择是对是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毅力之人,绝对无法在军伍中出人头地。

    “还有没有!”将领震声一喝:“有没有,回答我!”

    “没有!”

    “没有!”

    “没有!”

    ……

    近千人齐声回应,声音久久回荡在演武场上空,此番场面,震撼无比。在两名地变境将军的带领下,这支千人队伍,浩浩荡荡的离开大楚皇城,向北荒郡进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