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风云岁月_第一七二回 来到深圳考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七二回 来到深圳考察 (第2/2页)

结束,吃好中饭考察团全体成员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开会,大家谈谈心得体会。这些校长都抢着发言,而且一讲就没有个完。

    家兴听着大家的发言,回忆起这几天来在广州、深圳的考察,也和大家有着同样的感受。十年前家兴来过广州,这次再来,从外表看变化不是太大,但是这深圳的情况却出乎人们的意料,变化确实太大太大。

    他十年前到广州出差,曾来深圳走了一圈。这里原来是一个小鱼村、小城镇,太平常不过的地方。要说有什么特别,就是靠香港近一些,到这里偷渡出境倒是个方便、理想的地方。可这短短的十年,人间奇迹出现了,像变魔术似的平地上突然升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到处是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道路洁净,两旁是绿树成荫,商店林立,高级宾馆、商场、饭店,娱乐场所随处可见。

    同来的人中也有到过香港的,都说现在这深圳的城市建设并不亚于香港。

    到了晚上这深圳同样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不少酒店、宾馆非常豪华,就是这些大堂,不仅高大、明亮,悬挂着一盏盏巨大的玻璃吊灯,有的还有观光电梯,手扶电梯。

    大型的商场霓虹灯闪烁,橱窗里、货架上,国产的、进口的,各种商品是五光十色、琳琅满目。虽然现在城市的范围是小了些,没有上海那样大,可目前到处是建设工地,正紧锣密鼓、热火朝天地在大兴土木,整个深圳可以说是一个正在建设的大工地。照这样发展下去,再要不了几年肯定会建设得还要漂亮、美丽。

    大家在没来之前,总是听说广州,特别是深圳已经变了。到底姓资还是姓社也不知道,扑朔迷离?

    通过考察,大家普遍感到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深圳有共产党的市委,有共产党的政府,有共产党的公、检、法机关,工、青、妇组织,教育、学校也是共产党领导的。一句话,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天下。

    要说这里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党和政府的管理方式有变化。党是管大政方针,管发展方向。而政府机关不是像上海那样什么都管,管得死死的。在这里不管你是国营、集体、民营,私人,还是本地、外地,国内、港、澳、台,或者外国,谁要来投资办企业,只要是合法经营,工商部门都给你注册登记,准予开业。政府严格管企业对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执行,管企业的税收,盈亏是你企业自己的事情,企业没有国家的大锅饭好吃,职工更不能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和职工都要加入到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参加公平竞争。

    家兴他们在这几天的考察过程中,到处可以碰到不少上海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还有一些医务人员。他们有的是政府、单位公派来的,但更多的是自己应聘到此。他们来到这里发挥了关键作用,拿他们的话来讲在上海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到了深圳可以放开手脚,施展聪明才智,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们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经济收入远高于上海。

    家兴、丽绢在考察中特别注意了解了这里的用工制度。他们随便问了些管理干部和一般职工,得到共同的回答是:

    在深圳不管国营还是民营,企业和职工可以双向选择,合同用工,来去自由。企业认为这个职工不合适,可以按照协议炒雇员的“鱿鱼”;雇员如果另有高就,也可以炒企业的“鱿鱼”。

    还有一点,就是人们的心态,家兴问一位企业的领导:“你认为这里的人和我们上海人有什么不同?”

    这位领导马上就回答说:“你们上海人是看人家的口袋,不看自己的口袋,自己口袋里没有,不去想办法;而我们这里的人是看自己的口袋,不看人家的口袋,你富了,我不富,我就自己去想办法------”

    说到富不富的问题,来考察的人之间,议论着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就在这个考察心得体会交流会上,有一个政治学校的校长风趣地说:“我的同行们,我说了不怕你们笑话。我们这次来的都是一些比较大的企业里的政校校长,在上海应该说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我们这次到南方考察,单位里可以说是够宽宏大量了,每人批准给报销差旅费300元人民币,应该说是够阔气的了。可一到这里我们就显得相当寒酸,这里的宾馆、饭店,我们只有参观、考察的资格,没有住进去的权利;到深圳考察,不能住深圳市里的饭店、宾馆,只好住到保安县的小旅馆里。因为我们口袋不饱,瘪塌塌的。我们昨天去公园里白相,好多人饿了想吃点心,一问价钱,一碗小馄饨要人民币两块钱,大家摸摸口袋望而却步。我也同样,只好化几毛钱买只小面包啃啃、点点饥。而这里的小学生,两、三元一碗的馄饨、点心照吃不误。大上海的大校长,还不如这里的小学生!”

    最后林处长在这个交流会上作了小结发言,说:“同志们,我们这次组织大家到南方来考察的目的,就是要亲自来看看,主要是来比较一下,改革和不改革有什么不同。刚才大家的发言都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说了真实的想法,说了些心里话,所以考察的目的基本达到。因为考察的时间比较短,有些还仅是表面的、肤浅的认识。回去后继续深入学习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

    要知道,我们政校的任务还很重。我们上海工业系统三千五百多个企业,二百五十万干部、职工,正面临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思想问题、实际问题都成山成堆。问题的解决,有些是要用行政手段、金钱去解决,可有好多问题是靠行政命令、人民币解决不了的,要靠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教育,讲清楚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要让大家知道改革决不是所有人都会得益,为了国家的全局,上海的大局,有些人眼前做出必要的牺牲,在所难免。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才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今天我们这场经济改革,可以说是一次新的长征、新的革命。一部分人要下岗,说明白一点暂时要失业。但这是经济大局,我们的同志在困难面前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不改革,中国、民族、社会、上海,我们每个个人,都没有出路。还是毛主席的那句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回去后,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搞好这关键时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就说到这里,李局,还是你来说说感受,肯定是更深刻,说吧,请你了。”

    要问后来又怎么样了,请看下回分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