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世劫_第七十三章 惊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 惊变 (第2/3页)

时兴起创建的。”允城王摊开手表示无奈。

    印瞳微微一笑:“所以这就是王爷你的神奇之处了,你很多一时兴起的想法和行为都很有创造力,而且非常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衍生的就是允城王你的声望愈渐高涨,许国实力不断精进,搞得龙姜国战战兢兢。”

    允城王嘿嘿一笑。

    这时暮夕插嘴道:“对了,方才李若缺和我聊天时,也提了一下。韩国境内,韩国皇室和剑宗的关系日益紧张,皇族莫名其妙的产生敌意,也莫名其妙的强势。不过剑宗一向和皇族井水不犯河水,也只守着大河岳山,因此并不怎么理睬韩国官方。”

    “我看剑宗如此肆无忌惮,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有宫至司。”允城王搓着手,望着天如此说道。

    “但是剑宗和韩国老死不相往来也就罢了,可是根本不关心皇族的动向,而是只管闭门修道,却不是什么好事。自恃清高也总要食人间烟火吧!”印瞳如此说道,而后迎着允城王如遇知己的目光相视一笑。

    两个人都是洒脱通透的性子,又都绝顶聪明,甚至看待问题的角度都很相似,相识不过半天却实在是一见如故,很是合拍。

    暮夕却是笑道:“修道者本来就是专心修道的,如先生、允城王此等修为高超又精于世故的修道者本来就是少见。先生,你也说一下自己的情报吧!”

    印瞳点点头,说道:“其实夏国境内的情况和许国差不多,外来者多了不少,很活跃也很神秘,而我曾经结合如今的情况细看过近年来积累的档案卷宗,发现国内很多有年代的本土商人、世家也很活跃,甚至有些埋了几十年的暗手都在近年收网,总的来说,国内本土局势起伏很大,而且牵扯很广,错综复杂,难以理清。”

    “另外,有一个最显眼的地方就是南部九郡,这九郡与许国接壤,相比许国也知道了很多详细情报。以当地大族世家冲突为导火索导致修道家族插手,最后演变成了九郡被统一独立成了国中之国。虽然明面上是上清郡的黄家主导,但已经确定黄家背后有一个更大的势力,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修道高手。”

    印瞳正在说着,忽然停住话头,几个人都同时转身看向同一个方向。

    刘典和一个蜀国将军来到了渡云峰,正在看着他们。而且刘典首先打招呼:“诸位好啊。”

    刘纯裕对于刘典似乎印象不错,笑道:“太子殿下怎么来了。”

    刘典笑了笑,说道:“有些事情想和诸位说,我的军队已经回去了,若不是我身边这位将军执意要留在身边保护我,我自己便来了。”

    “太子殿下胆子不小,我们可不是蜀国人,说不定会杀了你。”允城王斜睨着眼,故意装出一副凶样。

    刘典笑意不减:“我知道诸位的脾气,就莫要逗我了。”

    “太子殿下不是说有事要说吗?还请明言。”印瞳把话题扯回来。

    刘典点点头,说道:“我要说的很简单。我父皇一向对寂清观、允城王和印瞳先生敬仰有加,我也对诸位很尊敬,甚至很相信。这一路从进入益州开始,知道此时讨伐元宗事毕,也能看出来诸位对我巴蜀是没有敌意的。”

    “那我倒想问一句,我们对你们没有敌意,但是你们元宗在巴蜀真的只存在了二十年吗?你们和元宗关系真的不好吗?”印瞳突然出口问了一句诛心之语。

    刘典坦然一笑:“当然不是,这些都是我们蜀国用来应付天下的场面话。其实诸位乃至天下道门都明白不是吗?只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各自的底线,我巴蜀只想自保,而天下各国各派则并不在乎不是我们和元宗的关系,而是在乎能从我巴蜀搜刮多少油水。恐怕没打算借此机会敲诈勒索我巴蜀的,也就是各位了。”

    “所以这也是你会和我们说这么多交心话的原因。”刘纯裕笑着道。

    刘典点头道:“我真正要和各位说的是,关于这次的事件,我巴蜀的确是处于被动。在我们看来,这次讨伐元宗的事更像是秦国利用修行界正邪相争来为自己谋利的阴谋。只不过这次我巴蜀理亏,没有人会相信我们,而且我们也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

    “秦国一向强势,武力也是天下无双,唯有夏国能够匹敌一二。我巴蜀天府之国,地险民富,又紧邻猛虎之侧,秦国焉能不眼馋心热?只是这次交战,我们的确是大败亏输,舍了两郡之地,赔了上千万两的银子。不过我父皇何等人,岂会轻易妥协,早晚有一天,我们会自己把这个场子找回来。”刘典如是说道,最后一句话惹得众人失笑。

    找场子这句话,只怕是皇帝刘启亲口说的,刘典此时说出来也是很自然的模样,这父子俩都是精明能干,而且如同先祖刘备,光棍气十足,这样的人做了皇帝一般是很可怕的。

    刘典的面色转而严肃,说道:“不过此次交战,我们巴蜀也得到了很多细节上的情报。”

    显然刘典说到重点上了,大家都认真的听起来。

    刘典说道:“首先是秦国的兵力问题,秦国攻打我国非常强势,表现出了为了讨伐邪道奋不顾身的态度,这也是此番诸国容忍秦国贪婪的原因。但是秦国的强势未免太异常了些,先后投军将近百万,而且兵力源源不竭。我们都知道,秦国常年要面对北方蛮族的威胁,而且对于国内的军队驻防也很重视。这数十年来,有白起等大将镇守,蛮族动作不敢太大,秦国境内又风调雨顺、兵精粮足,可以说积蓄了很强的实力。但是对我巴蜀如此狂攻,各地兵力却丝毫不见吃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