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威震北疆袁幽州(3/3) (第2/2页)
从战斗力下降,所幸最近没有战事,于是乐何当跟叶若,每天的任务基本就是对白马义从进行训练。而其余的一万六千人则被分为两部,每部各自八千人,依旧号为燕云轻骑,分别由王凌和张南负责日常训练。 步兵三万两千人,其中牵招的一万兵马与田豫的六千兵马不能动,剩余的一万六千兵马常驻幽南,将驻守北疆的郝昭召回,由郝昭与武安国进行训练。 随后,袁熙花大价钱命令铁匠炼制了两百多付重铠,加上以前的剩余,从三万多大军里挑选最为精锐的悍卒,担任自己的近卫部队,组成了一支五百人的大戟士。 值得一提的是,本来供养骑兵还需要专门的马夫以及辅兵,但是大部分胡人自己本身就能担当马夫,因此节省了一大笔开支,仅需要支付马匹平日进食的草料,因此就算是供养了一大批胡人骑兵,袁熙的财政压力倒也没有到达很严重的地步,反而因为塞外乌桓、鲜卑三部的归附,减轻了幽州的财政压力。 如此一来,幽州七郡的九十万丁口仅需供养五万兵马,实际上隶属于袁熙的还有三十多万塞外异族人口,如此一来基本上就是二十人养一兵,压力不大。 不过,袁熙深知自己麾下兵马不够用,五万兵马御守幽州倒是完全够用了,甚至仅仅是防御的话,守御两州也无不可。但是袁熙将来是要在占据了幽并两州之后,积蓄实力,等待反攻河北,全取青幽并冀,收取辽东的。五万兵马实在太少,至少也要七八万,如果可能的话,袁熙甚至想要拉出一只十万大军。 不过就眼下的情况来看,幽州想要持续健康发展,并且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话,穷兵黩武的政策是绝对不可能实施的,要不然就会养出一支像袁术麾下那样,数十万大军被千骑击破的局面,这样的话,别说是数十万大军,纵有百万也是笑话。
不过兵少也有好处,一来是对幽州财政的拖累少,二来将官压力小,更加可以精炼兵马,提高军队战斗力。 不仅仅如此,除了军事方面之外,袁熙还从政治、人口生育、教育、经济等多方面做出了巨大改革。 通过派遣人马,乡老的推荐,袁熙大幅启用寒门士子,每一曲军队里都配备了一位文书,确保各个军队的低级将官都能够保持联络。 刺史府贴出告示,奖励生育,生育儿女超过三人者,刺史府将会承担每位孩子长成十五岁之前一半的养育费用;生得越多,刺史府奖励的也就越多。 在至少每个县府都建立一所蒙学启蒙幼儿学堂,实行义务教育制,确保大部分七到十二岁的男性孩童能够接受六年的基础制义务教育,不要求多么高深,但至少要让孩童读书识字,懂得最基础的儒学经典。在广阳郡的一些县府之中,甚至就连乡中都配备了蒙学幼儿学堂,其中的大部分师资同样是征召的寒门弟子。 教育一直是世家大族垄断的特权,袁熙本身就是世家大族——袁阀的代表,因此也并没有触及太深,除了六年义务教育保证学生不是文盲之外,就基本上不在进行高等教育。 同时,袁熙还设立了不少的“技校”,贫苦人家的孩子可以三分之一的费用进入其中,由铁匠、木匠、皮匠等等各类匠师传授各类工种技巧。 并且,袁熙从刺史府中花费巨资,经过软硬兼施、刺史亲自登门拜访的措施,从世家大族手中,廉价购买了不少土地。由于袁阀的巨大影响力,以及袁熙幽州刺史和袁绍之子的身份,一些士族倒也不愿交恶,便纷纷把自己用不太上的一些土地低价卖给了袁熙。袁熙于是把一些无地的农民,以及一些游手好闲的青年召集起来,把土地分发了下去——这并不是无偿的,农民日后需要除了按时支付赋税之外,逐步的把这块土地的购买费用逐步交清。 并且,袁熙在思虑良久之后,对税制进行了改变。 赋税徭役一直是封建时代农民心中的伤痛,有些地方甚至要交高达十分之九的税,农民交完税之后剩下的粮食甚至都不够自己温饱之用。 袁熙制定的税率是三一税,三取其一,别觉得高,这已经算低的了。 并且,袁熙还向农民低价提供劳动工具、种子等生产资料,由于缺乏耕牛,于是转而提供劣质的驽马。不过这些农民需要交五二税。 如此一来,袁熙携带着大胜之威,对幽州上上下下又进行了一番改良式的变法,相信多来几次之后,幽州就会像革命一样,焕然一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