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次子_第082章:山雨欲来风满楼(1/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82章:山雨欲来风满楼(1/3) (第1/2页)

    尽管在幽州境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改革运动,但是袁熙对外却并未如此表现。

    第一,先是伸手向袁绍要钱要粮,说是此次幽州出征乌桓,平定北疆耗费了大量的钱财粮秣,而且就像是战死的烈士需要给家人抚恤金、烈士遗孤要适当的给予照顾、残破的铠甲和刀枪剑戟需要修整等等理由,袁绍倒是也能理解,虽然此前袁绍一直对乌桓保持着友好态度,但是那也只是因为袁绍的第一愿望,就是想要南下中原,与曹cao争锋,进而跨过黄河,据有河北、中原之地,最后一路平推,自北向南,扫平天下。

    集结河北全部力量南下,这就要求北疆方面不能拖住河北袁氏的后腿,换而言之,袁绍以一定的代价稳住了乌桓人,换来了后方安定。那么问题就来了,后方的安定一直是河北袁氏的需求,假如说能够一劳永逸的话,一举夷灭乌桓,又何须结交亲附,给这些养不熟的异族白眼狼好处呢?

    其实袁绍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平定天下之后,下一个矛头要对准的,就必然是这位昔日里亲密友好的老伙伴——乌桓人。

    而袁熙也确实出乎袁绍意料之外,在袁绍看来,凭借幽州的战争潜力,哪怕是得到了冀州方面的支持,取胜也就是获得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胜利,勉强击溃一部分乌桓而已;但是,袁熙竟然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一口气把原来的四大单于整死三个,又扶持了鲜卑和乌桓在塞外三足鼎立,直接不费吹灰之力就使得北疆至少安稳数十年。

    同时,袁熙声称,由于与乌桓人连番大战,麾下兵马战死一万,死伤几乎接近半数,幽州境内的兵员眼中短缺。袁绍听说以后,立刻命令大将高览向幽州和冀州的边境方向增兵数万,随时枕戈旦待,一旦幽州境内出现军事冲突,那么高览无需禀报,即刻驰援。

    但是,由于幽州兵力稀薄的原因得到传播,在河北一些不属于袁绍的势力眼中,就起了一丝贪婪。

    第一个做出反应的,就是一度与袁绍打打杀杀,对抗不断的盘踞在太行山一带的黑山黄巾大帅张燕。

    张燕和袁绍可是老对头了,当年袁绍曾经和吕布联手,打的张燕狼狈不堪,而张燕也是铁了心要跟袁绍作对,袁绍跟公孙瓒打,它就帮着公孙瓒,出人出力,一度压得初期仅仅占据冀州的袁绍狼狈不堪,所幸后来袁绍对公孙瓒的优势不断扩大,在最后的易京一战中,本来公孙瓒之子邀请到了张燕发兵十万(这里面青壮几何,真正装备齐全的战兵有多少不必多说),黑山军尽出。

    可惜,公孙瓒早已丧失了雄心壮志,最终引火自尽,困死易京,张燕没了帮手,在刚刚吞灭公孙瓒,气势如虹的袁绍面前,只好灰溜溜的退了回去。

    但是,这位朝廷亲自委任的平难中郎将却并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窝在太行山里,帮助公孙瓒对抗袁绍,倒不如说是个人野心使然。

    太行山,太小了。

    容纳不了张燕的野心,也容纳不了百万黑山军。

    “孙轻,消息可靠么?”张燕不动声的问道。

    一脸精悍的孙轻单膝跪地:“大帅!没错的,此次袁熙逞强,非要去和乌桓人干仗,虽然赢了,可那也是惨胜,乌桓人的力量难道我们还没领教过吗?那根本不是一般步卒能够战胜的。”黑山军一直窝在太行山里,不论是粮食补给还是兵甲来源,都是远远不及占据了河北四州,治下丰饶富庶,如日中天的袁绍的。袁绍完全可以让十万大军都披上战铠,但是在黑山军之中,大多数青壮都只能身穿麻衣、布衣,只有精锐才可以穿得上皮甲,至于铁甲那种好东西,除了黑山军的一部骑兵,以及各个大帅和小帅的亲卫,没有人能够得到。

    “大帅,这几年来老天愈加的吝啬,我黑山军的收成也是一年不如一年。那袁熙小儿听闻在幽州境内励精图治,但是兵力不足,只怕是守成都有困难。”

    张燕目光如电:“哼,袁绍派遣高览陈兵两万于幽州、冀州边境,恐怕只要打下半座县城,他就要马不停蹄的跟在后面了。”

    不料孙轻却是微微一笑:“大帅,我们何必要打下城池呢?”

    “地盘在多,守不住那也没个卵用,干脆让弟兄们在城破以后大肆劫掠一番,推着粮秣钱财,兵器铠甲打道回府便是。”

    张燕闻言不由得眉头一皱:“混蛋,这么做苦的可是那些幽州百姓!”

    黑山军本来就是黄巾军溃灭后遗留的一支较大的主力,张角天下太平的心愿对张燕也是影响深重。

    不料孙轻却道:“大帅好仁慈的心性,可是大帅,难道幽州百姓过的好好地,我们黑山军就要吃树皮,拔草根,过这些不如猪狗的生活么?”

    “大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