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次子_第099章:步步紧逼,兵临城下(3/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99章:步步紧逼,兵临城下(3/3) (第1/2页)

    建安六年四月,并州偏师五千人自萁关而出,向河内郡而去,不料中途中计,遭遇数万黑山军前后猛攻,并州军溃败,主将夏固自刎而死。针对河内郡的西路军就这样,在还未曾抵达怀城之前就全军覆没。

    随着黑山军的正式参战,袁绍勃然大怒,以大将军的身份怒斥张燕,担任大汉“平难中郎将”之职,却反而像“曹cao”一般,非但不为大汉朝堂效力,反而“无故与jianian佞合谋,围攻勤王义师”,实乃“jianian佞之徒”。

    虽然实际上这份出自大将军幕府的斥责书言辞激烈,声讨张燕,可是实际上也没有几分实际意义,张燕和袁绍之间的关系天下之人无有不知,这份斥责书倒是颇有几分例行公事的意味,不过陈琳起草,倒也是妙笔生花,辞藻华丽。

    袁绍的做法,仅仅是表明一个态度。

    真正来下手的,还是袁熙。

    由于河内郡此次的目的就是龟缩防守,为黄河沿岸的两大军阀展开最终决战争取时间,因此在司马懿的建议之下,魏种干脆收缩防线。

    河内郡守军不过八千,却要一一布防整整十六个县,如此分配,每一座县城不过五百人,在袁熙的数万大军面前简直就和空城一般无二,因此魏种在司马懿的建议下干脆将东面的许多县纷纷放弃,只保留了治所怀县、重镇野王县、朝歌县三座县城,同时邀请张燕留下了三千黑山军,随后张燕带着四万多黑山军回到黑山,对袁熙军保持侧翼威胁。

    如此一来,总共一万一千军队,三个县城互为掎角之势,便构筑起了一个颇为稳固的阵势。

    不过此举有利也有弊,收缩阵线固然凝聚了防御力量,使得幽州军一时之间对于这三座县城也是无可奈何,与后世“以空间换时间”的某场著名战役中的主要军事理论不谋而合。

    但是,正是由于防御力量的收缩,幽州军一路长驱直入,:汲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州县、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武德县等等十多个县都被攻下。魏种与司马懿主要考虑的方向是如何尽最大努力的在河内死死地钳制住幽州军的兵锋,却没想到这正与幽州军的长远规划不谋而合。

    袁绍一旦失败,年龄已大的他一旦承受不起这番打击,魂归天府,那么袁氏集团内部就会开始闹腾,袁谭会自成一派,袁尚在历史上会选择与袁熙联手。但是这一世的袁熙却已经把算盘打得很响:目前幽州十一个郡都已经尽数纳入囊中,征服了草原,但是仅仅凭着幽州、辽东和草原,依旧是难以与同时占据河北和中原的曹cao相抗衡的,至少也要全据幽并,背靠草原,届时壶关、萁关二关有得天独厚的地利,只有可能并州军出师东征,绝无可能让曹军打进并州之内。

    那么,河内郡作为冀州、并州两州只见得接壤,就可以作为袁曹之间的缓冲地带。同样的,在地势险要的幽州,冀州也很难进攻幽州,那么幽州就可以挑选合适的时机南下征伐。在涿郡与邺城之间的中山、常山、巨鹿等地也可以作为一个缓冲地带。

    能不能在曹cao的猛攻之下守住这些地区是一个问题,但是现在必须实现拿到手,日后才可以更好地争夺主动权。

    三日之间,幽州军连下十座县城,第三日傍晚,身为幽州军前锋的郭淮就领兵五千,长驱直入,抵达野王县。

    出于尽量保存实力的考量,郭淮先是对野王县进行包围,然后对城内的守军进行劝降和恫吓。可惜,在司马懿的谋划之下,以及对于坚城的信心,城内的守军半点投降的意思也没有流露而出。

    郭淮也并没有即刻进行攻城,而是命令麾下的弓箭手将事先准备好的两百根劝降竹简射入城中,随后开始等待幽州军的后续部队。

    未过两日,三万幽州大军便赶到野王,并且在两日之内,完成了对三座县城的全面包围。

    同样的,袁熙到达以后直接领兵赶往怀城,在城门之外,一众大戟士亲卫的拥簇之下,要求与河内太守魏种对话。

    袁熙一身玄甲,嘴边两抹漆黑的八字胡,黑的发亮的眼睛显得威压甚重。

    而在对面的怀城城头之上,依稀可以看到河内太守魏种身披甲胄,满身不自在的微微扭动着身躯。

    袁熙微微张口,自然有嗓门大的士卒替他吆喝。

    “魏种!曹cao乃是国之jianian贼,不敬天子,嗜杀成性,真jianian佞也!汝身为士族,明明知晓曹cao此贼禀性,却依旧与他交好,甘心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同为佞臣!”

    所谓出师有名,名正言顺,不论是多么强大的诸侯,在汉王室余威尚存的情形下,即便是开启战端也要寻找一个有力的声名。这开战之前的嘴斗不但可以争夺大义,更可以压倒对方军队士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