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袁尚很忧愁(1/3) (第1/2页)
建安七年八月,幽州刺史袁熙发兵南下,以大军五万南下冀州与曹cao决战,同时,并州的高干也在袁熙的暗中授意之下,领兵三万东出壶关,先攻河内,再进魏郡。 而一直信心十足,围攻邺城,已经身为天下第一大诸侯的曹cao却表现出了极为凝重的姿态,在并州方向派出了两万曹军增援魏郡,防止并州军袭击冀州南部,干扰邺城方面的大决战。同时,曹cao又将正在围城中的七万士卒分成三部分,曹cao自领三万中军,始终坐镇在邺城城下,而其余的两部则分别有两万精锐,驻守常山与安平两郡,一旦等到袁熙的幽州军到来,立刻两面夹击,随后曹cao自领中军北上。 不过,在这一切发生之前,袁熙首先要做的就是赶到中山郡国,去见一见他的三弟,大将军袁尚。 中山郡国往北七十里。 滚踏如雷的铁蹄溅起满天扬尘,一杆杆迎风飘展的旌旗不住的耀武扬威,一个大大的袁字被绣在了幽州军那面黑色的玄武旗帜上。 整整五万大军,全部配备战马,其中有一人双骑的三万精骑,还有一人一马的骑马步卒,占据了幽并、辽东这等大汉北地的产马之地,并且征服了塞外的游牧民族,因此得到了几乎是以十万计的战马,不但连骑兵的配置战马和日常训练消耗(其实有了马蹄铁之后,战马损耗率非常之小,战马往往都是自然老化,而不是因为裂蹄退役)一并解决,而且就连步卒都被配备了一匹战马作为代步工具,既可以节省步卒体力,又可以增强步卒的机动力。不过唯一的缺点就是,粮草的消耗增多了,多亏当年公孙度清缴了辽东几百家士族豪门,搜刮了大量的土地据为己有,后来又拱手相让给袁熙,再加上对于草原的开发,以及当年掠夺方式得到了四百多万,将近五百万的丁口,再加上整整三年的休养生息,粮仓里的谷物堆得满满当当,因此别说是此刻五万士卒、十万战马,就算是十万战卒十万马,以幽州军如今的底蕴,都足以支撑一年以上。 如今的袁熙,已经步入了而立之年,两道眉毛像是两柄重剑一般锋利而厚重,明亮有神的眼眸中满是威严,虎目生威,言语之间顾盼自雄,好一番枭雄气度。 田豫这尊为曹魏镇守北疆几十年的边将已经被袁熙叫了回来,如今由于民族融合计划的实施,大批大批的乌桓人已经被内迁到了幽州与辽东境内,在语言与生活习俗方面接受全盘汉化,他们生下来的孩子从小接受的便是正规的汉家教育,从这一代的成长开始,乌桓这个曾经纵横塞外的游牧民族即将走向消亡;与此同时,大量当初从河内、黑山迁移而来,没有分配到土地的几十万人则走出关外,在袁熙的支持之下,在塞外形成了一个个汉民族的游牧部落,再过二三十年,整个北关内外就只剩下了汉家儿郎。 “国让,如何?不到五年,本刺史已经彻底的征服了乌桓,据有幽并、辽东,麾下丁口五百万,带甲之士二十万。国让现在还后悔当初的决定吗?”袁熙与田豫并肩策马行走,笑而问道,眼中颇有自豪之意。 也是确实,凭借着远超时代局限的眼光以及超前的见识,袁熙做到了远超历史上那个袁熙的功绩,拥兵二十万的他也确实足以自傲。 若是换了一般的臣子,此刻定然会开口称赞袁熙兵强马壮,神威盖世云云;不过,田豫却是十分冷静的回答道:“主公武功却是当世少有,然而昔日袁公全据河北,青幽并冀四州,带甲之士三十万,仍然被曹cao击败,如今主公不过是昔日全胜时袁公的一半而已,而曹cao却远胜昔日,试问主公该当如何?” 袁熙脸上的笑容逐渐收起,转而代之为一片深沉之色。随性的随从一见到袁熙这幅模样,纷纷以为田豫触怒了袁熙,袁熙十分不快。陪伴在一旁的王凌急忙对着田豫打眼色:你疯了不成?主公也敢触怒? 但是田豫却是满脸的坚定和真诚,他相信,假如袁熙真的是明主,那么非但不会加怒与他,反而会有所夸奖,假如袁熙真的昏庸、无所作为,那么他田豫也已经尽到了为人臣子的责任,进献了逆耳忠言。 旁边的人都以为袁熙即将发怒,没想到袁熙突然哈哈大笑,执起了田豫的手掌:“国让真乃古之良臣,犹若殷商之比干、战国之卞和,若无国让此番提点,怕是本刺史此战便要吃一个大亏!”说实话,田豫出言的那一刻,袁熙的确是心中恼怒,但是一来田豫为人就是这般,袁熙总不能去下令惩罚进献忠言的忠臣吧,那岂不是和后期的袁绍差不多了;二来即便是袁熙心中有所不满,以他此刻枭雄气度一般的城府,也不会有所表现;至于第三,则是因为方才田豫的一番话,确实是给袁熙敲响了警钟。 即便是强大如袁绍,志得意满之下亦不免覆亡之危,袁熙诚然实力强大,五百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