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传_第六十四章 复活节b岛的战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四章 复活节b岛的战斗 (第2/2页)

然他的价格也不菲,标价为时时十亿电子币。

    回音飞船配备了最强的核能电池,挣脱阶段是以气喷方式推进,到了太空就以喷射气化物质为推进。喷射越快核反应就越快飞船速度越快,这套循环控制系统是飞船的核心技术。回音飞船给了人们太多想象空间,看着这款飞船,人们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每一户人们都将拥有类似的飞船。就像福特将汽车开进每一户人家一样。下一个福特将是谁?

    就在此刻一声陌生的震荡传来,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恐龙,不是,是生物仿真恐龙。看着模拟出来的喷火,人们知道这是一款为了满足一些人骑龙的趣味而设计的。嚣龙-1000,没想到从100到1000现在已经如此逼真了。想到第一款完全像个飞机,其实也就是个飞机,不过外壳做成了龙状,如今已经活灵活现了。生物仿真学习技术看来有了不小的突破。

    生物仿真学习在嚣龙的应用就是翅膀,以前飞机就是固定翼利用流速差来飞行。现在完全和鸟一样,利用翅膀来飞行。从固定翅膀到活动翅膀,这是巨大的飞跃。以后机械可以进行任意的学习模仿,这对机械的功能将是绝大的拓展。人们其实想见到的是中国的神龙,可是神龙还是没从实验室出来。

    中国古人关于龙的构想,使得中国人有很强的动力去将龙搞出来。可是没有翅膀,一个条形的身体,如何能在空中自由的腾云驾雾,难道这真的不可以实现吗。只从中国宣布开始神龙计划就得到了各方关注,可是千呼万唤出不来让人真是着急。

    造龙,难点在于龙身的灵活摆动。这种摆动可以从蛇那里学习,不难。难得是在空中如何做出来。在空中摆动可以用矢量推进,可是矢量推进做不到全身的联动,除非全身上下布满推进器。有一种研究好像突破了重重迷雾,那就是动力切割法。

    以龙头为进气口,每一圈鳞甲的间隙中进行气流控制。从头到尾一个组合动力源提供全部能量。尾部是平衡控制系统。想法够新颖,可是放飞那天,直接载进了海里。这让人们的心情很是沉重。研究后,人们意识到小型的空气涡湍现象不明显,可是当龙身成倍增加,速度飞快时,问题就严重了,配备的中心控制系统根本无法处理那么多数据,直接烧毁了。

    再进行实验时,中心控制系统已经转移到了地面,准备了足够的计算资源。这下没问题了吧,十分钟,只飞行了十分钟。问题到底出在了那里,这下没有了下文。不过十分钟的数据记录给了人们新的起点。可以说要想造出龙,除了神话中虚无飘渺的叙述,再无一点资料。这更加让这十分钟的飞行数据更显珍贵。

    可使数据量太过于庞大了,逼近于1000cb。这个量相当于魔方之后人类全部知识量。即使以现在的手段要想跑完全部数据也的四五年之后了,这还算上了技术进步的因素。更不用说要想从数据中挖掘出什么。现在不着急处理这个庞大的数据,先要解决为什么十分钟会产生如此大量的数据。

    在皮秒时间单位上进行了数据分解。然后连续的输入一台超级模拟计算机。存储在各个数据库中心的数据开始回归,在计算机的模拟下,人们终于看到了内部的状况。空气在喷射是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主要是在间歇期。龙身是柔软的要想保持飞行姿态,就需要不断的开启关闭。龙身上的鳞甲有3000块。现在的龙,与其说是龙,不如说是一条虫,不过这条虫够大。

    这种变化会引起一连串不可预测的变化,使得计算机根本处理不了急速变化的数据流,程序的编写是已知推算的过程。先预测会遇到什么情况,接着写下解决策略。同时还连接上了方法包,就是一种逻辑解决方案。计算机拥有人所没有的庞大计算处理逻辑能力,可是一样,想象判断决策力是计算机没有的。

    这就要转到生物计算机的研究了,人们之所以对此投入如此庞大的资金,一方面是想开发人类的大脑,另一方面就是想改进机器人。当然后者很谨慎,用机器来研究机器创造机器,人类总是有很多顾虑。不过对于大脑的研究如火如荼。尤其在生物能量的研究突破之后。

    生物能量,实验室已近开始了基因改造和植入,有的实验室走的更远开始了隐式基因的表达研究。不过这些研究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关注,每个实验室都重兵防守。有的实验室直接设置到了单独的星球上,当然那些实验室研究更加自由些。当然不在地球上的科研机构处于太空联盟的监管。

    对于有些研究太空联盟也是十分矛盾。要是监管太严只能让那些人逼上不归路,即使没有也会躲到更隐蔽的地方。太空联盟采取的策略就是明目张胆的打,差不多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察觉到这种态度不少实验室开始迁往外星球。

    最后亮相的是一款学习型复合生物纳米材料,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仍然赢得了满堂喝彩。它向人们展示了只能制造的最前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思考的材料。到此航空航天展也就结束了。很多人都有些意犹未尽。对于更多的产品信息,可以到虚拟展厅观看。

    对于全息虚拟,游戏是开发应用的先锋。从全息头盔到3d眼睛,一次次掀起了游戏革命的浪潮。要说起最好的一款游戏算是穿越了。这款游戏应用庞大的数据建立了逼真的历史剧情,卓越的团队造就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为了追求极致,很多场景都是实景拍摄。

    不过这个游戏最杰出的设定是现实和虚拟的时间比为1:10,同时每一次变量的改变都是一连串的改变,所以这个游戏没有测试。直接就开始了面向玩家。当你扮演的角色死亡之后,同一个历史时空中同一个角色将消失,而你三天后才可以重新登陆游戏。此外不能扮演现实中的真实身份。

    这个游戏的建立得益于地球史的编纂和一套历史推定论的设立。这套理论从哲学方面从新揭示了历史。措词繁复,这里就不多讲了。不过,不少历史学家通过游戏数据来检测历史推定论,到现在为止历史推定论所讲没有错误。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置疑历史演化论。

    人类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一路走来,历史演化论认为后边的社会形式必将取代前面的社会形式,理由是生产力的进步。历史推定论说的是选择的偶然性,参照性,推定性。毕竟特殊人类的曝光,或者说重现重新定义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历史。

    这些当中有一点可以确定世界一直保持交流。这让人们以为古时十分封闭的想法就不真实了。可是这些人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影响有多大,没人出来说清楚,也许是没人说得清楚吧。再说现在这种隔阂让两方的交流更少了,或许根本不愿意交流。

    人类的历史将朝哪里发展依然迷雾重重,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不会回到过去,会不会回到过去的制度,不好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