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方从哲的危机(三) (第2/2页)
子被逼自缢身亡,三子自杀未遂,张家家眷十数人活活饿死饿死,张居正在位时,提拔的部下皆被裁撤职务。甚至废掉了即将演变成为摊丁入亩的一条鞭法。 后来在楚党张居正为湖北人多次提出给张居正平反之际,更是极力打压,誓要将张居正jianian臣的名声盖棺定论。 可如今居然由赵蓝星这个东林党人,亲自出面,要给张居正平反。 看着下面议论纷纷的百官,赵蓝星又开口道: 皇祖万历帝初年,大明安稳,四夷臣服。如今看来,张居正确实有功于社稷。 “臣复议”刑部尚书官应震出列,跪在地上向着朱由校磕起头来,全身微微颤抖。 张居正对于楚党来说,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的伤疤。其在位期间,推行改革,一手提拔了大量两湖地区的官员。 大明在他的改革之下,增增日上。 “一条鞭法”的推行,增加了大明土地二百多万顷,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 可惜其在死后,居然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次,甚至连累的大批两湖地区的官员下野。 到如今两湖地区的官员,在整个大明,都属于弱势群体,只能依赖于浙党,才能勉强在这大明朝堂上维持下去。 如今能给张居正平反,让身为楚党领袖的他如何不激动。若平反成功,两湖地区的官员,必然会赢来一个重新占据朝堂的机会。 “臣复议张大人实属冤枉啊..” “臣复议张大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随着官应震的出列,整个两湖地区的官员,纷纷出列激动的响应着。这么多年,他们终于看到了平反的曙光。 随着二湖地区官员的出列,言官们也纷纷出列,高歌着万历首辅张居正的丰功伟绩,只把其吹成了世间少有的忠臣,能臣。 全然忘了,昨天以前,张居正在他们嘴里,还是大明立国二百年来,最大的权jianian。贪赃枉法,干政弄权才是张居正最大的标签。 首辅方从哲宽大的袖袍里面,双手紧握,克制着自己微微颤抖的身体。 东林党辅助二代帝王登基,如今在朝堂无人敢抚其锋芒。他方从哲能够从万历末期任内阁首辅到如今,就是因为东林党锋芒太露。
其他各党派在东林党打压之下,为求自保。自然聚齐在他这个首辅旗下,一起对抗东林党。 现如今,楚党领袖官应震,看来是和东林党达成了莫种协议。楚党一去,整个反东林联盟,分崩离析也是早晚之事。 想不到,这群东林党不是号称铮铮铁骨的吗居然也会妥协还是与他们口中的大jianian臣,张居正余孽妥协。 不应该,东林党为何会突然转变行事手段到底是何人策划此事。 方从哲面色变换不停,其他依附在方从哲旗下的大小官员,也是震惊不已。 片刻后,如同老了一圈的方从哲缓步走出,向着朱由校鞠躬拱手开口道: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 “皇上,臣也觉得张大人当年所为,虽然小节有亏,但一条鞭发确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此时的方从哲已经心如死灰,张居正对于楚党的重要性,他很清楚。东林党居然以张居正为突破口,整个反东林联盟已经破裂。 方从哲话音刚落,次辅刘一景马上出列开口道: “皇上,臣觉得此事不必急于一时,还是应该由官大人列个章程,如何恢复,张大人家人如何封赏,毕竟张大人当年小节确实有亏,全部恢复,怕有不妥” 刘一景不傻,好不容易抓住这个彻底收拢楚党的机会,当然不见兔子不撒鹰,jianian党不除,张居正的名誉也不能轻易恢复。 此言一出,底下众人自然一片附和之声。 “皇上,老臣年岁已高,最近常常感觉老眼昏花,体力不支,恳请皇上怜惜老臣,让老臣致仕。” 面色苍白的方从哲说完后,对着朱由校深深鞠躬,那动作仿佛已经老的不抗重负,随时可能晕倒。 沉默,整个朝堂死一样的沉默。 “皇上”刘一景正欲开口。 “不好,方大人晕倒了”底下一个叫声传出。 备注:夺情: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参见“起复”。 万历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张居正父亲病死。按照封建礼教,父母死亡,在外做官的儿子必须离任回乡服丧三年,等到服丧期满后才可回任办事。否则,即是“忘亲”、“夺情”。当时张居正权势正如日中天,生怕一旦离去,他人谋其位,因此不想回来家江陵奔丧守孝。但他表面不便明说,暗中指使大宦官冯保出面挽留。 内阁大臣吕调阳、张四维首先附和张居正,并引前朝事例,请张居正夺情视事。御史曾士楚、吏科都给事中陈三谟亦上疏请留,自此,“和者相继”。 万历五年十月十八日,翰林院编修吴中行上书疏劾,说张居正夺情是违背“万古纲常”。第二天,检讨赵用贤上书,认为不能援前朝故事为张居正夺情制造根据。十月二十日,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联名上疏,弹劾张居正夺情是“贪位忘亲”。张居正大怒,十月二十二日廷杖吴中行、赵用贤各六十,艾穆、沈思孝各八十。这四人都被打得气息奄奄,不成人形,旁人都不敢多看一眼。 这时候,又有一个跳了出来,即观政进士邹元标。吴中行等人因为上疏反对张居正夺情而被廷杖时,邹元标不过是一小官,默默无闻,见状立即厚贿太监,并马上上一疏反对夺情,言辞十分尖锐,批评张居正素来以“非常之人”自居,而他“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说明他实际上与禽兽无异。张居正大怒,下令廷杖邹元标一百六十。邹元标因为之前贿赂过太监,虽然挨的板子比别人多,反倒挺过来了。他因此成为大名人,极为沾沾自喜。邹元标如此,不过是“沽名讪上”,欲博得犯颜死谏的美名。 最后还是明神宗朱翊钧出面,说张居正“亲承先帝付托,辅朕冲幼”,“朕切倚赖,岂可一日离朕”,命张居正在官守制,“夺情”风波才算平息了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