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三百万两白银(二) (第1/2页)
白银三百万两,粮食五十万石,布十万匹。听到这些数字,底下的文武百官面部满是震惊。 英国公张惟贤三天前,才带着户部仅有的十万两银子,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前往辽东赈灾。三天过后,侯国兴居然弄到了这多银子。 也就是说,让他们彻夜难眠的赈灾一事,让侯国兴三天就解决了。 刘一景抚了抚下颚颤抖了胡须,整理了心情。当话剧开演时,他就确定这次旱灾可以完美解决。可最后的结果,却比他预想的好了太多。 白银三百万两,粮食五十万石,布十万匹。刘一景心中不停的重复着这些数字。作为首辅的他明白这些数字的意义。 大明朝从张居正去世以后,好多年都没有这多银子了。 万历帝为什么能够打赢三大征,因为张居正一条鞭发改革以后,户部开始了自给自足。而万历帝的内库也通过矿税,收获颇丰。 换句话说,有了这几百万两,他刘一景作为大明首辅的起diǎn,将比前面多少任首辅的起diǎn都高。 更重要的是,不管这银子怎么来的,起码是在他刘一景做首辅以后,才弄到手的。 “皇上体恤万民之心感动上天,得赈灾宣抚使侯国兴献此等利国利民之策。灾民不在无助,老臣恭喜皇上了。” 来到殿前的户部尚书李汝华说完以后,ding着笑得如同菊花的脸,跪在殿前给朱由校磕着头继续说道: “臣算了下,除掉赈灾所需,大概还能剩下白银二百五十万两。如今户部空虚,臣请皇上下旨,将这些白银入户部...” 李汝华磕着头,劲量放慢语气,才没有在百官面前失态。 二百五十两银子啊这批银子一旦入库,他怀疑自己会不会是,大明近百年来最富裕的户部尚书了。 三大征以后,张居正改革的家底基本败光了。皇上的内库也拿不出钱来帮补户部了。 这些年户部一直都处于寅吃卯粮的状态,户部尚书也是走马换灯似的更换。 现在有了这二百五十万两银子,套在户部上的绳索彻底的解开了。他起码可以用这些银子支撑一年。 然后明年收上来的春税,秋税,也不用刚刚收上来就拿去堵往年的乱账。整个国库搞不好,可以在他李汝华手里,慢慢的充实起来。 李汝华的马屁还未拍完,兵部尚书黄嘉善也走到殿前,对着朱由校三跪九拜,一阵猛夸之后,转入了rou戏: “皇上,虽说这次赈灾,补发了辽东军饷,但是九边各军的饷银也拖欠良久,还望皇上怜惜将士们为国杀敌” 黄嘉善老生常谈的提起了亏欠军饷对士兵士气的影响。说着前线将士饿着肚子杀敌的苦楚。 当然这次没有像,上次要辽东饷银那样无赖,说什么不给银子就打败仗的话。 毕竟现在有了银子,要敢在开这样的黄口,搞不好皇帝真给了银子,在吃败仗的话,他黄嘉善可百口莫辩了。 紧接着工部,吏部,包括宗人府的各部门纷纷出列对着朱由校一阵猛拍马屁,最后提出各种要钱的要求。 朱由校在龙椅上微笑着diǎn头,他第一次感觉到这群文官们的争论没有让他恶心。 &nbs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p;毕竟以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群只能争吵攻击的文官,在他眼里就是一群不干事的废物。 现在有了这笔钱,以往很多为难的事情,只要他朱由校diǎn个头,拨出一笔钱,就不在是难事。 朱由校将目光转向了站在一边强忍笑意的侯国兴。 大兄,现在或许在嘲笑这群这群无能的酸儒吧。也是,满朝文武都解决不了的事情,就在大兄云淡风轻之下轻轻化解。 想到这里,朱由校又将目光移向了站在文官之首的刘一景,脸上还是笑容满面,袖中的拳头却紧了紧。 他突然觉得,要是这个位置,让他朱由校的大兄侯国兴来做,这大明的朝会,可能会天天如此开心吧。 “众位大人不必如此,等这银子入了户部以后,大家在慢慢根据各自的困难上本,皇上也会帮大家解决的。” 刘一景注意到朱由校看着自己的笑容,走出队伍,将文武百官们兴奋的情绪压了压后,又转身对着朱由校一通马屁后继续开口道: “皇上,这些银子得来不易,还是早入户部库房,待往后在慢慢合计。” “皇上这批银子得入内库”朱由校还未开口,一边的王安已经跪了下来开口。 王安开口后,刘一景愣了愣,百官们也是面面相觑。 王安起身后,走入殿下,对着文武百官们拱拱手开口道: “众位大人,这批银子是皇上以爵位换取而来,按规矩本应入内库吧。皇上打从登基以来,可曾动过户部一两银子” 百官们又是一阵窃窃私语,心中虽是不愿,却也无法反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