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文_第八十一章 无价之宝 (第1/2页)
摊主一听,老脸一红,暗道步铮眼光犀利,恐怕是真正的行家,便讪讪道:“呃……这个,看错了!看错了!” “那你说多少钱?”步铮点了点漆盒,道。 “两百块!”摊主伸出两根粗糙的手指。 “什么?你讹人讹习惯了吧?假货也敢喊这么贵?”何东一听,可不敢了,撸起袖子,似乎要干架了。 摊主一看,脸‘色’一冷,道:“喂!小子,你什么意思啊?懂不懂规矩?” 何东正‘欲’动手,被步铮立即制止,只听步铮道:“这玩意儿能值两百?最多十块钱!” “胡说!我承认这铜钱是你说的那种!但这漆盒,可是出土的战国文物!收你两百,算你运气好!告诉你,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儿了!”摊主据理力争。 步铮冷笑一声,道:“战国漆盒?你也真敢说?” 说着,他将漆盒推到摊主面前,指着盒底的一行小字,道:“看清楚,天‘露’市雕漆合作社!战国时候有这组织?明明就是五六十年代的东西,隔壁天‘露’市雕漆工艺厂的!” 摊主的脸通红一片,旁边的摆摊的人,也都大笑起来。 天‘露’市雕漆合作社,成立于建国后不久,是政fǔ支持下成立的,目的是传承雕漆艺术,现在已经改名为雕漆工艺厂,专‘门’生产‘精’美漆器。 不过,那些都是工艺品,不是文物! 就这个漆盒,顶多几十块,哪有两百块! “最近身体不适,视力有些模糊!哎,年龄大了,总会看错的!”摊主很快恢复过来,一本正经地道。 步铮有些无语,道:“说吧,多少钱?” “那就一百块吧!你知道,工艺厂的旧货,也‘挺’不错的!” “五十块!”步铮干脆地道。 “喂!你不能这样,八十块!不减价!”摊主急忙道。 “四十块!”步铮又大声道,不加价,反而减了十块。 “什么?你也太狠了吧?七十块,不能少了!”摊主立马摇摇头,道。 “三十块!”步铮伸出三根手指,道。 “你……”摊主一愣,语塞,不知怎么回话,无奈地摇摇头,道:“好吧!三十就三十!不敢跟你讨价了,谁知道一会儿会不会减到十块钱!” 步铮微微一笑,掏出十块钱扔了过去,然后拿起漆盒便走开了。 而那摊主,一时间成了周围人的笑料。 步铮带着何东直接出了西街口,停在了皮卡前。 “铮哥!你不会是打算那这玩意送礼吧?这也太寒碜了!三十块?你也不怕人笑话!是不是那位长辈欺负过你?”何东对于步铮的所为十分不解,追问道。 步铮微微一笑,道:“你待会儿就知道了!” 说着,他将何东叫上车,关上车‘门’,然后打开漆盒,将那铜钱扔掉,再撕掉盒子里的丝绢,‘露’出了平滑的底层。 只见这时,步铮拿出了胜邪,对着盒子底部划了下去。 很快,整个盒子内底被胜邪割断了,等那块木头掉落,盒子并没有通透,而是出现了一个夹层。 而在这夹层里,一块金黄丝绸包裹着一件东西,步铮小心翼翼地打开后,一块黄金古币出现在二人眼前。 古币,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圆形,书“国宝金匮”四字,下呈长条方形,书“直万”二字,字体优美,铸工‘精’良,何东倒是没什么反应,但步铮却是眼中‘精’光闪烁,直接惊呼出声:“国宝金匮直万!” “什么东西?很值钱?”何东不明所以,疑‘惑’地道。 步铮点点头,道:“很值钱!无价之宝!汉王莽新政时期的特殊货币,据传当时只有六十枚,而且都是黄铜铸造的!” 说着,他用丝绢缠手,小心翼翼地翻看起来,背面的“蟾宫”两字隐入眼帘。 “听说当今出土的只有两枚,一枚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一枚在民间,不知去向,但那都是黄铜的!而这一枚,恐怕是第三枚了!而且还是更为特殊的黄金,其地位,恐怕是这批古币的至尊!价值无量!” 中称此钱乃绝品,可易黄金千两。长期以来,古钱币界对“国宝金匮直万”有着种种猜测与说法。 有说此钱非流通所用的货币,而是代表王莽占有黄金数量,是记载黄金数量的。 也有说法是,在新朝第三次币制变革时,有“金货一品”的钱制,且规定黄金一斤值平钱一万。此钱中标有“直万”,则表明可兑黄金一斤。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以钱币替换标明兑换黄金的情况,因而这种古币就可能是“金货一品”。 第三种说法是,该钱可能是试铸的样钱,因折值太高而无法实施,就没有进一步推行了。 > 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