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万事皆因果  (第2/2页)
便瞧见杨秀端坐在堂下那把斜摆着的黄梨木雕花圆椅上,不急不慢地吃着茶。    杨秀一见她来了,忙笑着起了身。两人略寒暄了几句便对着坐了下来。    “这样的事,不拘派哪个小丫头来便罢了,姑娘还值得亲自跑一趟?”净荷接过杨秀从袖中拿出的一串佛珠,端详了几眼便回身递给了宜兰。    “这是皇上那年在南海躲过金兵追捕后,特意去普宁寺求来的。原是两串。一串给了吴才人,为的是她护驾有功。这一串就是皇上自己养着,从不离身。如今太后抱恙,皇上忧心不已,才想起这串护身的东西。这不就让我赶着送来了。这东西再是个蠢物,好歹也是有些福气的。但愿能护佑太后娘娘。”    净荷听了咂舌不已,道:“是我没见识了。原是这么个稀罕物,怪道要劳烦jiejie亲自跑一趟。”    “咳……”杨秀听了笑道:“也不全是为了这个。这几日皇上心烦,政和殿从上到下都提着气儿呢。简直要闷死人了。我也想借这个由头出来逛逛,省得受那份活罪。”    “是啊,才刚听长公主也是这么说。看来前朝是真不太平。”    “长公主在这儿?”杨秀得体地笑着,“那倒是巧得很。”    “和乾明庵的两个师太在里面陪娘娘说话儿呢。估计也快出来了。”    “冯公公也来了?”    净荷愣了一下,笑道:“如今是长公主的得意人了,哪里能少得了他?”    “这一段……终是了不了吗?”    “jiejie……”净荷突然一阵哽咽,“若放过他,红莲如何瞑目啊!”    “好了好了……”杨秀见她言语激动,忙安抚了两句,“jiejie知道……只是一点,凡事有度,切莫为报旧怨又添了新仇。”
    净荷正要说话,忽见有小丫头从內室出来,忙止住了话头,站了起来。果然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见静善被簇拥着出了內室,进了正堂。    “刚还说长公主呢,您就出来了。”杨秀略福了福便起身走到了静善眼前。    “是巧……”静善淡淡地点了点头,又向净荷道:“云安师太刚刚好像要什么物什,说是在她房里。小丫头没头没脑的不经用,还是姑娘去妥当。”    净荷听了忙满口应承下,匆匆回了內室。    “姑娘的差事也了了吧?”净荷刚走,静善便朝杨秀问道,“正好与环儿同路。”    杨秀笑而不语,只微颔了颔首,便换下敛容,扶着静善一同出了慈溪殿。    “如何?”    杨秀后侧头瞥了一下跟着并排走的敛容和冯益——离得确实不近。    “她没认出我。”静善顿了顿,又加了一句,“至少面儿上是这样。”    “您是说……”    “我愿意相信她真的没认出我!”    “所以您还是不信。”    又是一阵沉默,微风里只剩裙角摩擦的细碎声响。    “信与不信,有什么要紧的。这场戏,多一个不说破的人,便能晚一日收场。”    “公主这话说得明白。高公子也是此意。顺水推舟,方是这出戏的精髓。”    静善的心忽然像被什么猛砸了一下。    “他还好?”    “都好。”    静善尽量看着前方,不让后面的那个人生疑。    “他的消息也太过灵通了。不过是这几日的事,居然连回音都有了?”    静善清楚地觉出扶着自己的双手紧了一扣。    “高家有自己的驿站。快马加鞭,怎能不灵通?”    “驿站?”    “只是个说法。不过是借着各个世家交好的马厩养着自己的快马和信使。高家世代官宦,势力盘根错结,用此法可直通行宫和益州高府,竟比那官驿还快。只是成本太高,来回一趟,少说也要百两白银。”    静善听了默默良久方道:“他倒舍得。”    杨秀看着她心神不宁的样子,一句话到了嘴边,又生生咽了回去。    “其实……我这次特意找了个由头跑来见姑娘,并不光为着云安师太这一档子事。而是另有密闻相告。此事是今天刚私呈到政和殿的,宫里还没几个人知道。但我想……姑娘还是先有个准备为妙。”    静善眼里的恍惚之色立刻散去,低声急问道:“究竟是何事?”    “荣德公主要还宫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