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迁移大计 (第1/2页)
陈留至北海的官道上,自远及近飞过两骑,风驰电掣一般渐行渐远;一个时辰后,此处官道涌来大量百姓,相互牵扶,黑压压的缓慢移动着。虽是各个面黄肌瘦,却精神倍佳,仿佛此行的目的地是世外桃园一般。 这些百姓正是许家坞的民众,辛锐三人在相助许褚退敌后,陈说利害,终于说得许褚带领全坞百姓举村迁往北海。 而许褚见辛锐年少有为,太史慈和辛霸又英勇无双,自然生出惺惺相惜之感,遂拜辛锐为主,一时皆大欢喜,了却辛锐一大心愿。 辛锐此刻甚是担心北海局势,因此和辛霸先行赶回,由许褚太史慈负责引领迁移百姓。 待到北海城下,不觉已过四五天光景,辛锐心中惴惴,赶紧进城,正行至城门处,却被一声喝喊惊了一吓,忙勒马寻声音看去。 来者却是孙乾,辛锐赶忙下马,疾走至近前问道:“孙军曹,这几日城中境况如何?”孙乾并不回答,却神情古怪地看着辛锐,缓缓反问道:“辛校尉这几日却去了哪里?” 辛锐暗道不妙:莫非已被孙乾看破什么?忙道:“啊,我去了趟陈留地界,这个……嘿!” 孙乾道:“兵临城下,辛校尉还有空闲花上四五天光景到处游逛,教孔太守和在下都等的煞是辛苦,不知是何道理!” 辛锐自知此事不好开脱,索性横下心来,坦白道:“孙大人有所不知,其实那贼寇……在下已经早已降伏”,说着一指身边的辛霸道:“此人便是黄巾渠帅管亥,现在却是在下家将,改名辛霸,辛向民。”辛霸闻此言,也知事情有异,不由暗暗戒备,虎目直视孙乾。 令人疑惑的是孙乾不怒反笑,也并无惧意,依旧不温不火对辛锐道:“辛校尉接着说。” 辛锐大骇,虽不明孙乾是何用意,但心中已知他早已瞧出端倪,谅也遮掩不过,遂接道:“其实那次在下对太守所言城外有饥民饿殍需要救助,实是扯了个大谎。那些钱帛粮草,都叫我拿去供给降伏之军了。” 孙乾面上虽波澜不惊,内心却是翻江倒海,自己虽察觉到事情有异,却不知辛锐小小年纪竟能如此移花接木,当然这其中并不排除太守孔融太过仁慈,但辛锐心智可见一斑。 只听辛锐接道:“此次陈留之行,我又带回千数村民,这些人将对北海城的建设起到重要影响。方今天下大乱,正是用人之际,因此人口多少,经济水平如何,将成为立足世上的关键。” 孙乾沉思片刻,拉着辛锐道:“此地不是说话之所,请到舍下,我与君详谈。” 辛锐心中由惊疑不定转为欣喜异常,慨然道:“就请带路。” 三人疾步走入孙乾府第,辛霸在厅外戒备,孙乾禀退左右,将辛锐请到内室,坐定后问道:“那些军兵抓回的俘虏莫不都是辛校尉的主意?” 辛锐道:“正是,不然为何我要强调军士不准杀伤,只抓活的!” 孙乾咽了口干唾,急道:“还有……” 辛锐不待孙乾讲完,便抢道:“是,也是我用计叫人假扮逃荒百姓,以取得辎重。还有,黄巾贼众尽皆归附后,我将其少壮精锐者一千余人编成私兵;余者令其屯田,亦加以训练,称之为‘民兵’,又叫作‘预备役’。” 孙乾摸摸下巴,暗自感觉还没有落地,此时心中惊骇已无以复加。辛锐竟像是明白自己疑问一般,这尚且不算,可是辛锐口中的‘屯田’‘民兵预备役’,竟是自己从前闻所未闻,但经他一说又却又令人觉得妙不可言。 孙乾便似着了魔一般,喃喃道:“何为‘屯田’?何为‘民兵’?” 辛锐大笑道:“你倒不必先直销这些,只管记得我要在乱世成就一番大业即可,别的我们今后再详谈。” 孙乾如梦初醒,忙将辛锐扶上正座,跪地拜道:“主公在上,乾愿效犬马之劳。” 辛锐搀起孙乾道:“小子年幼,又无大才,安敢受先生如此大礼;幸得先生相助,大事可成矣!” 孙乾不然道:“主公乃神人异士,与年纪长幼无关。吾亦自负饱读诗书,却不及主公万一,若是主公欲安世济民,不才愿听驱驰,只是……”孙乾面色突然一沉。 辛锐道:“公佑不说我也明白,孔叔父乃当世大儒,学识渊博自不必说,难得的是更有一片爱民之心,我在此发一誓:倘若有兵来犯,我必力保北海城和孔叔父无忧;若我起事时,亦终生不与他为敌。如此公佑可放心了?” 孙乾大惊道:“主公真神人也。有主公这句话,公佑再无他心,必定全力支持主公大业。” 辛锐到此时方才彻底放下心来,点头道:“有赖公佑。今日我等需先见孔叔父,将黄巾兵退之消息高知之,然后……我想差不多是徐州城前来求援的时候啦!” 孙乾原本还对汉室存有一丝眷顾,但听罢辛锐讲天书般的一番言语之后,自觉竟是欲罢不能,难以不对他言听计从。 两人一番谈话,竟不知不觉过了两个时辰,赶忙稍作打点,奔太守府而来。 孔融倒还是老样子,并无看出有何不妥,辛锐知是孙乾在其面前为自己掩护,心下暗暗感激。 几人入座後,孔融问道:“贤侄近来忙于军务,甚是劳顿,我心中实是不忍!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