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上升一个层次 (第2/2页)
几个百分点。而在第四天之后,下滑的百分点,不仅止住了下滑的趋势,反而渐渐的回升上来,隐隐有着突破新高的迹象。 对于这种情况,别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林风却是心里门清。 很明显在前两天走了一小批的听众,但随后又有更多的人杀了过来。 原因是林风对《少儿故事会》做了一些调整,将童话故事提升了一个档次,不止是给孩子们看的童话。 后期录制的比如《功夫熊猫》比如《蜘蛛侠》除了孩子们爱听,喜欢听以外,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青年人群。 这样庞大的基数,收视率不涨才怪。 只不过《少儿故事会》毕竟有其局限性,如果让林风敞开了发挥,不将那些红遍了大江南北的故事删删减减,更适合孩子的话,这个收视率还会几何形态的增加。 这一天,城市里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守候在收音机旁。 他们在听《功夫熊猫2》的故事。 林风也躺在光板床上,枕头边放着收音机,一边听自己的节目,一边听着观众们的评论和反馈。 “哇哦!功夫熊猫太帅了!” “mama,我也想做功夫熊猫,你把送去动物园好不好?” “傻孩子,人怎么可以作熊猫呢。你快去把你和爸爸的裤衩拿来,咱们做超人。” “哎呀,这破节目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哥还听得正上瘾呢。” “就是嘛,什么破节目。恩……要不再听听之前录的几期?” 听众的反馈大多是正面的。 在这一点上,除了林风本身讲故事能力出色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时代的今天,儿童刊物实在是再少了。 他们需要滋润的土壤,渴求着知识的灌溉。 《少儿故事会》的改革,改变了这一切。 林风在床上翻了一个身,又把手机拿了起来。 这几天他听从周晓丽的意见,实名制申请了一个微博,这也是聚集粉丝的一个方法。 打开微博,除了听众们的评论以外,林风还看到了一则令他振奋的消息。 这则消息的发布人是一个大V,后面的认证是央视著名节目制作人李斌,粉丝有八十万。 他发了一条这样的微博:“昨天有朋友跟我推荐一档节目《少儿故事会》 一开始时我是拒绝的。 大家都是成年人,谁会对一个少儿故事感兴趣。但架不住我那位朋友一个劲的热情,碍于面子,我就打算敷衍的随便听两耳朵。 让我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两耳朵,我听到了欣慰,听到了佩服,听到了感动。 在这里我必须要向这档节目的主持道一声歉,我骄傲了,犯了轻视别人的毛病。 现在我把这档节目的名字贴到了我的微博上。 我刚才说了,看这档节目时我很感动。 而且除了道歉以外,我还要向那位素未谋面的同行道一声谢。 谢谢您! 在童话节目疲软的今天,还有人能够挺身而出。 谢谢您! 在儿童成长缺少教材的今天,您能站出来,创造出这样精致美妙的故事。 谢谢您! 我想,我和所有的同行,都会以您的选择,与有荣焉! 一颗石激起千层浪。 大V的人气是客观的。 这样高的评价,顿时引起了一次舆论上的浪潮,虽然范围不大,却具有很深象征意义的凝聚力。 下面的粉丝纷纷跟帖。 “《少儿故事会》真的有那么好看吗?让斌哥说的我都想去听听了。” “我觉得吧,斌哥推荐的节目,肯定错不了。” “不管了,我先去听一会,晚点再上来发个评论贴。” 一分钟 十分钟 半小时过去,那位再没有发言。 “擦了,这哥们嘛去了?” “会不会是故事太好听,把评论贴的事给忘了?” “不至于吧,一个童话故事?” “说不好,你们等吧,我也去听听。” 林风笑的很开心。 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 但是你以为,林风是因为被人夸奖才开心的吗? 哈哈…… 怎么可能。 林风好歹也是见过大风浪的人物,别人夸赞两句就忘乎所以了? 别逗了。 我告诉你吧,林风是因为为教育事业做了贡献,为小朋友们能有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刊物。 为了那啥…… 妈蛋,编不下去了。 俺就是因为有人夸我才高兴,咋地吧? 不服你来咬我啊! 第二天。 《少儿故事会》和其他节目的收听报表出来了。 惯例,还是毛才良亲自按照排名念了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