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意外惊喜 (第2/2页)
面不远就有一家叫‘阿水伯的旧店’,你找不到的话,随便找人问问就可以了。” 林逸没想到还能问到这样的收获,喜出望外,在香港淘遍了旧店,没想到能够在澳门也淘一次。 告别了摊阿婆,林逸提了手中的连环图,欢天喜地地沿着阿婆所说的方向找去。 原以为可以很快找到那家旧店,不曾想,林逸找了一大圈,却还是没找对地点。 澳门街的人很多,感觉比香港还多,也许是地方小的缘故,林逸的感觉就是上帝一下子把所有人都塞在了一个地方。 终于在前面拐角处,林逸问对了人,那是个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头发花白,精神矍铄,他的古朴与澳门的繁华格格不入。 林逸问他:“您好,老人家,请问阿水伯旧店在哪里?” 老人呵呵一笑,露出掉了牙齿的嘴巴,说话有些跑风地说:“后生仔,你找店么?那家就是啦。”指了指马路对面那间老式的砖瓦房子。 “什么?”林逸一愣,抬头看了看那房子的门口,没有招牌啊。 那老人笑道,:“莫看了,那就是阿水伯旧店啦,他做的是街坊生意,不需要什么招牌。” 另外有一点老人没说,像这样的店没有招牌,就不算是正式的店,那么店主就可以不必交税。 谢过老人,林逸快步朝那间旧店走去,原以为走几步路就可以到了,谁知道马路上车来车往,他硬是停留了三分多钟,这才走过马路。 那间砖瓦房就在眼前,林逸看见这座房子不禁诧异,澳门竟然还有这么老旧的建筑,也算是奇迹了。 实际上这也是澳门对老式建筑保护的结果,不像内地,为了盖高楼,连很多文物都拆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家独特的旧店就在眼前,林逸淘之心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就钻了进去。
林逸走进这家“阿水伯旧店”,但觉店内和外面简直是两个天地。 如果说外面是个车来车往,游人如织的旅游世界,那么这里就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旧天堂。 放眼看去,只见屋子四周墙壁上张贴着很有澳门和香港味道的老挂图和老年画,并且下面附有港币标价,可能港币在这里比较吃香,所以并未标明本地的澳门元。 其中有一张貌似是八十年代的广告画,憨态可掬的胖童子抱着一条锦鲤鱼,寓意“年年有鱼”,在童子脚底下则是一大堆包装精美的“老婆饼”,下面是澳门老婆饼的广告词,“澳门特产,和味好滋味嘢!” 下面附着的标价是:388港币。 林逸粗略算了一下,大概是330元人民币。 另外一张很明显是澳门六十年代葡萄牙殖民时期的老年画,一位美丽的渔家女和一名金发碧眼的葡萄牙美女坐在一条小船上,观看濠江秀丽的风景。标题是同游濠江。 这张年画看起来很珍贵的样子,用四四方方的透明薄膜装了起来,不过画面依旧能看的很清楚。 再看下面这幅老年画的标价,竟然是:6888港币,差不多6000元人民币。 虽然林逸心里早有准备,却还是不免咋舌。看起来澳门老年画的价格比内地还要贵。 要知道,如今年画收藏在内地刚刚兴起,很多名品价位还没高到这么离谱。 按照分类,通常来说,只有三类年画收藏价值才比较高 一是古版年画。古木刻版年画至今已属凤毛麟角,价值不菲。如老鼠嫁女图寿星图等民国初期的老木版年画一张价格就达500元以上,而清代的每张可达1000元3000元,更早期的老年画则已成为“可与中国明清珍本绣像插图相媲美”的艺术珍品了。在拍卖品市场,一张明代年画寿星图曾在广州嘉德举行的中国精品年画专场拍卖会上以7万元成交,另外一张清初的三星图拍卖价则高达12万元。 二是建国后名家精品。著名画家杭稚英的西施浣纱、刘玉斌的鱼乐图、贺友直的小二黑结婚等新年画代表,近年来已受到收藏家的青睐。价格方面几乎每一张都能上百,并且价位还在上涨。 三是海派年画。按地域论,除天津杨柳青年画外,近年来比较引人注目的还有海派年画。建国初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画创作团体成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的新年画发展迅速,20世纪60年代初达到鼎盛时期,该时期的年画俗称“海派年画”。“海派年画”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其画面色彩艳丽,人物栩栩如生,有着不可低估的研究价值。因此这类年画收藏也成为热点,现在六十年代品相好的可达300元800元。 正因为如此,林逸看过墙上那些澳门版的“老年画”,就摇了摇头,价格高得离谱,估计很少有人能“吃得住”。 当然,澳门是个旅游城市,说不定老板故意定这么高的价格,总有一些喜欢“猎奇”的顾客会伸头挨宰,毕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就是买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