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捧红你 (第2/2页)
在城里上班,不过他很爱学习,闲暇的时候经常会去那些新华书店溜达,购书,买书,然后把那些书本再宝贝地包装起来,像宝物一样带回家。 而我们就那么踮着脚尖,翘首期待着,等着爷爷回来。往往在村里,其他小朋友盼望大人回来不是带着馍馍,就是带着糖果,只有我们几个,则盼着爷爷能够多带几本书回来。真的,那时候的我最想看到的就是一本本崭新的,飘洒着香味的书籍,不管能不能看懂里面的内容。而我最大的渴求就是那种带图画的,因为看不懂里面的字,我却可以看图,看图多少也能读懂里面的故事。 爷爷的脚步声每次响起,我们就特别的高兴,因为他手中会带来,,,,以及一些我们从未接触过的童话故事,美妙的传说。 那段日子是最快乐,也是最美好的,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其它的sao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静静地看书。 为了看书,我们经常把买来的蜡烛切成两半,这样以来就可以用半截蜡烛来这本书,用那半截来看另外一本,然后交替着告诉对方所看那本书的故事,以便节省时间。当然,蜡烛是很贵的,燃烧的也快,往往书才看到一丁点,蜡烛就烧完了。这时候我们才明白,看书不能看得太慢,不能细细地思索,必须囫囵吞枣加快速度,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看最多的书。 可是我自以为很精明的方法却得到了爷爷的驳斥,他告诉我,书就是要用来思考的,没有思考的阅读,跟只会吃饭喝水的行尸走rou差不多,没有思考,书籍就没有一点作用,没有思考,阅读就会变成白白浪费时间。
可惜那时候我还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思考,只知道看故事很有趣,看书很有趣,有趣的故事就是有趣的书。直到我慢慢长大,才知道了,书籍是用心来看的,不是用眼来看的。可惜啊,现在我明白这个道理却已经很晚了,因为为了生活,我做记者,忙于奔波,根本就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看书。 你别看我书房里的书挺多,但是这些书都是摆设,偶尔拿出来翻一翻也就算了,真的要看,却是很少的。现在各地都提倡全民阅读,阅读从娃娃抓起,可是又有谁知道,真正的阅读已经被电脑手机所代替,你所知道的书籍很多都可以在手机电脑上搜到,人们已经习惯了高科技带给自己的便捷,而忘记了书是要用来读的,并且是用心去读……” 听完姜立夫的这些话,林逸愣住了。因为从这些话里,林逸清楚地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真正读书人。甚至林逸还有一些汗颜,自己藏书虽多,又真正看过的有多少?很多不也是摆在架子上充门面,做摆设吗? “所以林先生,你现在明白了吧,我为什么要找你,为什么要开辟这样一个专栏……随着电视,电脑,手机这些媒体的崛起,书籍文化,纸文化,以及它们承载着的文字已经渐渐没落,人们宁可拿着手机看书,也不愿意再捧着书本去读,人们宁愿用电脑打字,用手机打字,也不愿意再提笔写字。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很多宝贵知识,都是蕴藏在旧书中,蕴藏在中国古老的字里行间;我们如果不努力去开采,去挖掘,这些宝贝必将流失,到时候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些珍本,还有珍本中承载的无价知识。” 姜立夫说完这些,就用眼睛看着林逸,等着他作出答复。 林逸心思起伏,不知道该如何答复对方。没错,貌似做个采访真的很简单,也是在做一件公益性的活动,可是林逸却知道这里面的“水深”,尤其像这种名记者的专栏,如果参与进去,就别想轻易出来。再说了,像这样一个能捧红人的书话专栏,一定有很多人挤破头皮想要挤进去,自己年纪轻轻就被抬这么高,让那些书话界的前辈情何以堪,让大的藏书家如何看待?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之间又喜欢互相轻视,自己又是否真的愿意做这个“出头鸟”? 眼看林逸还在犹豫不决,姜立夫就又说:“其实这也是你荣升‘四品玩家’的福利---帮你出名,帮你走红!” 在姜立夫看来,这或许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儿,林逸却苦笑,出名很多人都愿意,可是他偏偏想低调,原因很简单,人怕出名猪怕壮。 就在林逸为难之际,他的手机突然响了,一看号码,竟然是老姐林雪打来的。 接通电话,林雪第一句话就是:“宝儿出事儿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