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查访踪迹 (第2/3页)
起行礼退出,各自出发去了。 李家庄老太爷李德江府上。此时,大厅中正坐着一对风尘仆仆的中年夫妇,妇人膝上坐着一个粉妆玉琢约两三岁大的小女孩。那小女孩扎着一对小辫子,齐眉的刘海,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转着,两只小粉手抓着一只小布玩偶,嘴里奶声奶气地说道:“母亲,你要我过来看小弟弟的,怎么这里没有看见小弟弟啊?”接着又奶声奶气地说道:“母亲,小弟弟真的是我的夫君吗,我为什么要有夫君啊,夫君是什么东西啊,很好玩吗?” 那妇人对着怀里的孩子温柔地笑笑,说道:“玥儿乖,夫君不是什么东西,以后玥儿大了,自然知道夫君是什么啦,这是你爷爷和你说的么?”那小女孩兴奋地说道:“爷爷说啦,以后李家弟弟就是我的夫君,要我来向姑姑说,不准李家弟弟以后找别的女孩子。”那妇人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发,又温柔地说道:“玥儿这么小怎么会有夫君呢,等我的乖玥儿以后长大了就自己选夫君,爷爷是和你说来玩的,不要当真了。”那小女孩听了母亲的话,小嘴嘟起老高,双手圏住母亲的腰,边撒娇边站起来嘴对着妇人的耳边小声说道:“不嘛,我就要小弟弟,不要别人啦,李家小弟弟比我小,哼,要是小弟弟不听我的话,我就好好教训他,打的他满地跑!”说完,还咯咯地娇笑起来,好像李家小弟弟是一个什么好玩的物事,让她此时就好想抓在手里。 坐在旁边的中年男子叹了一口气,说道:“爹爹也真是,玥儿还这么小,怎么也说起婚嫁来了?承蒙“梅剑圣老”青睐,玥儿明年就要进入竹剑山庄修习“梅花圣剑”心法,老人家说话也不注意分寸,以后这事休得再和玥儿提了!” 老太爷李德江听管家靖伯禀报,说儿媳林珂瑛娘家有人来到庄上,正在内堂安慰老太夫人的他,便从内堂快步出来,口里急着招呼道:“英重贤侄夫妇来的好快!”。 这对夫妇便是林家庄“太和剑”林英重二老爷与夫人,俩夫妇见李老爷出来,便起身向他行礼。林英重说道:“李老叔身子安好。家父接到李老太爷飞鸽传书讯息,我那外侄李遥被人掳去,心下好生难过,家父本想亲来李家庄声援,但因族中事多,特派小侄夫妇前来相助,不知现在我珂瑛妹子身体如何?” 老太爷李德江招呼两位客人坐下,吩咐管家靖伯端来上好茶水,便把半月之前青衣少年托镖、李燚森接镖,以及云安寺老和尚玄幻前来传授遥孙佛法、给他们父子俩传授刀法,五天前遥孙被盗之事娓娓道来,末了说道:“亲家近来身体可安好?难得贤侄夫妇亲来一趟,简慢了还望恕罪。” 林英重听得老太爷李德江的叙述,连忙问道:“燚森哥查访李遥侄儿可有信息传回?”老太爷李德江摇了摇头说道:“森儿带着庄上一行百余护卫外出查访遥孙,已有十余天光景了,目前仍无音讯传回,我们都在十分焦急地等待着他们传回的讯息啊!遥孙的母亲和奶奶均是四五日水米不进了,遥孙若是寻找不回,她们婆媳思念遥孙怕是过不了太久的时间!” 站在一边的小女孩,见父亲和那老爷爷一直说个不休,早已经不耐烦了。此时跑过来抓住老太爷李德江的手,抬起头来,两颗如墨宝石般的小眼睛眨了眨,向老太爷李德江央求道:“爷爷,小弟弟在哪里,我要去和他玩去!” 相距李家庄三百余里的一条官道上,骑在马上的一个唇红齿白的青衣少年,只见他颈部的肌肤如同软滑透明的凝乳,隐隐显出皮下细细的青青的筋脉,这少年的皮肤雪白雪白的,在阳光下闪着白瓷般迷人的光。他的怀里抱着一个小婴儿,一边催促马儿迅疾奔跑一边不时向后面张望。 这个青衣少年就是当初在李家庄托保之人。他是圣水湖圣火老人的关门弟子青莲。一个多月前,师父受昔日好友“腾龙帮帮主”张之龙之托,要他将一副楠木棺木交付李家镖局托运到五丈谷去,至于棺木中所装何物,连圣火老人都是不知情。 青莲领受师父任务后,星夜奔波,女扮男装来到李家庄,与李燚森费尽口舌托付了镖物。然而,二十五天前,师父飞鸽传书说,那楠木棺木已被人劫持。寻根寻源,为找寻这镖物,六日前,她又返回李家庄上,本想找李家庄的晦气,出出心中恶气,但见玄幻和尚在庄上一直未走,担心大闹起来不敌对方人多,便寻找机会盗得这婴儿,留下简书便抱着婴儿逃出了庄外。 起初,青莲只想让李家庄老庄主出面顺利找回所托镖物,但几日过去,李家庄派出去的多路人马都无镖物头绪,青莲害怕就此回到圣水湖受到师父责难,索性抱着李遥信马由僵地奔走。 头两日,青莲担心婴儿哭泣,过不了一时三刻就要到一个小镇里找那些乳娘喂他吃奶。这这小婴儿李遥胃口奇大,有时三四个乳娘都喂他不饱。她一个小少女,虽是男装打扮,但抱着婴儿求人喂奶自是十分不便,每次都要和那些妇人解释半天。为此,青莲很想把婴儿再送回李家庄,但想到托镖之事,心下又不甘心,想丢弃他,当她看见李遥那双如黑玉珍珠般的眼珠一眨不眨地盯着她,她又心软了。 这一日,青莲抱着李遥来到一个小镇,感觉腹中有些饥饿,她信步来到一家“悦来客栈”酒家,把马缰递给小二,来到大厅寻到一个空位,招呼跑堂小二过来,递给五钱银子,吩咐道:“请上一碟炒小菜,两个馒头,小爷吃了好赶路。” 此时已过中午时分,店里来人不多,只在她左手边桌上还有六个中年男子在闷头喝酒吃饭。这六人装束都不像当地闲散人员,着装也五花八门,奇的是每人头上都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