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第2/2页)
师,即将远游,大师想去送一送,不知王爷能否悄悄地安排人送他去一趟京师?” 朱棣望着窗外的那丛翠竹在月色下发出清清的冷玉光华,沉沉出声道:“三宝,你去安排一下,六月初十出发,这事儿本王不放心别人,只有你去。等大师送完故人,再去苏州将梅儿的meimei一起接上回北平。对外就说,是去苏州接梅儿meimei的。” 三宝知晓此中厉害,立刻道:“尊王爷的令!另外,大师还说,此次从京师回来后,大师会亲自向王爷禀告事情的来龙去脉,以解王爷的心头之惑。” 朱棣的声音辨不出喜怒:“但愿如此!” 连着两天,奚梅吃着朱权开的药,胃口一点一点地好。长日寂寂,姝娈便将“问梅亭”的银色纱帘放下,再放上风轮和冰。那风轮转得并不快,一丝一丝地将炙热冲散,风轮带出的微风也将那帘子吹得如溪水浣纱般微微飘荡,连带着那珠子也发出轻微的声响。 往往这个时候,朱棣便会陪着奚梅站在“问梅亭”中。近处,亭子下水面上的各色莲花,白日里将花苞合起,只露出尖尖的一点亮色,点缀着墨绿的浮萍,十分好看。远处的湖面上,荷花早已一层一层开得肆意,或粉或白,亭亭玉立。荷叶碧碧如盖似田,在水波荡叠之间铺得望不到尽头。粉荷,如双十少女,盈然而放。白荷则恬静婉约,温润清华,当真是一派好风光。
因着奚梅喜欢听琴,朱权又是琴不离手,朱棣便总喜欢叫上朱权一起。于是朱权往往也在一旁,拨动琴弦,或松沉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或幽幽低诉,只觉清冷入仙;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时如人心,缥缈多变。假山上棉细的流水声加上朱权的琴音,折香苑里,舒雅闲适之极。朱棣和奚梅听琴音听得入迷时,便静静而立,有时也轻言浅笑几句。朱棣温柔呵护,奚梅含笑带嗔。又或者,朱棣朱权对弈一局,奚梅便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慢慢地也学了些皮毛。 六月的天,孩儿的脸,一哭一笑,说变就变。朱棣求人得人,求子得子,这刚说过两天等下场大雨好好地冲一冲暑气,就真的才过了两天,一场倾盆大雨如注。雨过天晴时,已经几近黄昏。盛夏的夜晚因着一天的大雨,晓风习习时有着令人舒爽的清凉。于是,朱棣与奚梅,朱权和小木子,再加上姝娈和三宝,一行六人刻意低调了服饰,欲出燕王府外散步纳凉,顺便也让奚梅见识一下北平城夜晚的集市。 这是奚梅第三次踏上栈桥,第一次,朱棣吩咐了下人远远地不得靠近;第二次,姝娈拉着她去翔鸳殿出嫁,匆匆而过,而那时,府里面的人几乎一个个都忙得人仰马翻,并没有让她见到太多人;而这一次,朱棣牵着她再度走过栈桥时,府里的下人们看到他们一行人,路过时俱是恭恭敬敬地行礼问安,道:“给王爷请安,给宁王爷请安,给夫人请安。” 奚梅真的真的很不习惯,然而再不习惯,在这一刻,她也明白了,无论朱棣有多爱她宠她护她,折香苑始终是燕王府里的一处院子。而她自从踏进燕王府开始,就注定此生都将被困在这朱红府苑内。她心中的一声轻叹到了嘴边化作无声,忽然想起了那句“侯门一入深如海。”然而只有这一瞬间的怔忪和停滞,朱棣也十分敏锐地察觉到了,关切问道:“梅儿,你怎么了?” 奚梅不愿朱棣担心,转而夹睫扑哧一笑道:“没什么,不过是想起了‘侯门一入深如海’,却没有‘从此萧郎是路人’,觉得有些好玩而已。” 朱棣笑一笑:“尽会胡思乱想。”朱权却是暗自将奚梅眼中的变化看了个透彻,心下不禁叹息。 香依殿一个月的禁令已过,还未踏出燕王府的大门口,就看见香依殿的两个小厮,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费力地推着一车物什。秋夕和景宏小心地在两边看护着,生怕一个不小心,车上的东西就会掉下来。 原本香依殿那几个人见到他们不过是行礼问安即可退去,朱权的眼睛扫了一眼车上,“咦”了一声,朱棣便停住了脚步。现下因着奚梅的身孕,他对所有进府的物品都甚为谨慎,经朱权这么一“咦”,朱棣立刻对秋夕和景宏下令:“慢着!”转过头对姝娈和三宝吩咐道:“你们随夫人先行一步,去集市上逛逛,往本王以前微服去过的那个小馆子去,本王与十七弟随后即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