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_第一章 赵王伦 4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赵王伦 41 (第2/2页)

,进攻欲望大增。

    石超大开寨门,率先进击敌军,卢志见状,请成都王下军令,中军如潮水冲向敌军。前日的耻辱化作此时的愤恨,一时间十余万成都王军缠住四万敌军。

    这是八王之乱以来最大的一场决战,主客相搏,山川震动,声断江河,血满黄河之滨。天地为愁,草木凄悲,惊沙拍面。

    茫茫大地,奔腾似血染的黄沙,笼罩了整个杀场。

    孙会眼前,头颅翻滚,血rou纷飞,方知杀场本色,不由得胆战心惊,拔马先奔。就是久经战阵的许超也不曾见识这等场面,落荒而逃,四万军士一败涂地。

    孙会一气逃回桥南,惊呼全军覆没。刘琨心痛异常,悔恨不已,但也无可奈何。自己只剩一千亲兵,只好烧掉黄河浮桥,和孙会、许超的二千残兵退回洛阳。

    举朝震惊,伪朝廷慌成一团。孙秀见爱子败归,如晴天霹雳,知道败局已定,无可挽回,急召亲信,商讨“后事”。

    败归大将夸大敌军厉害,孙秀等均想撤出洛阳,投奔孙旗或第一名将孟观。王舆等大臣不愿离京,竟说还要背水一战。还有一位懂地理的出主意,从黄河渡河东去。

    其实此计太精妙,要知当时黄河入渤海,再东走必到东瀛。当时东瀛还都是部落小国,最大的邪马台国还是女巫卑弥呼当国王。司马伦如去东瀛,必能定之,从此逍遥自在。

    此说并非笔者胡扯,十年之后,在五胡乱华之中,汉献帝玄孙刘阿知(阿知使主)率子刘都贺、舅父赵舆德集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两千余人东渡。成为城主(小诸侯)。为东瀛原田氏开本。由于东瀛没有走出贵族社会。原田氏家谱保留至今。

    邪马台国,女巫卑弥呼都是魏晋史书记录,东瀛当时还没史书。唐朝以前的史料,东瀛到今天还要借中国史书来查。可从来不交版税。

    孟观在两年前彻底讨平西北十万胡人叛乱,成为西晋第一名将,可惜因未能响应齐王冏起义。齐王冏讨平赵王伦后,矫诏诛杀孟观,夷三族,可悲。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连续多日,孙秀都拿不定主意。都中都盛传成都王已过黄河,不日即进洛阳,都中一日三惊。其实成都王还在黄河北岸眺望。

    公元301年四月初,孙秀将心腹再次召来,做最后商夺。

    许超、孙会、士猗、孙弼等全到了中书省,唯独王舆未到。

    孙秀也顾不得等王舆,直接提出带太上皇和皇帝退出洛阳。众议未决之际,王舆竟领八百将士杀入中书省,见人就杀,四处点火,将孙秀等人包围在大厅之中。

    孙秀大惊,高呼:“王大人,前时我对你家可有不杀之恩啊!”他指王敦参与淮南王一案。

    王舆冷冷的回道:“今日不杀你,我族就会为你陪葬。”

    二话不说,将孙秀连同所有人等杀光。

    有人说孙秀死于无边的欲望,如果他不鼓动赵王伦篡位,即可保住富贵。而我认为他死于赌博心态,其每一次政治赌博都获得巨大收益,那能停手。可谓百战百胜者死于战,百赌百赢者亡于赌。当胜利成为习惯,更大的危机便不请自来。

    王舆杀掉孙秀,马不停蹄包围皇宫,控制了伪皇帝司马伦。他对司马伦还是比较客气,只让司马伦迎回太上皇,除去自己的伪皇头衔。没有孙秀,二个手握兵权的儿子(司马馥、司马虔)又都不在身边,赵王伦只有顺从王舆,下诏迎回晋惠帝。并下罪己诏:我被孙秀迷惑,惹怒二王,现已杀掉孙秀,迎太上皇复位,我将归老山野……。”

    都中本就人心思动,此令一下,大众欢呼(可算保住性命了)。

    王舆又派人向齐王、成都王两路送诏书,并领“驺虞幡”宣示各路战场停战。

    上次拿“白虎幡”杀淮南王那一位——伏胤,刚当上了半年太子义弟,就被“依法”处死。富贵逼人,拿命来求。

    惠帝回到皇位上,文武百官山呼万岁。惠帝愚钝,纳闷回道:“当初不是你们把朕给轰走了的?”

    众大臣统说是被赵王伦挟持,又是一通山呼万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