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齐王冏 10 士族的发展二 (第2/2页)
天、入地。他们就成了誉满天下的大名士。后来的占田荫客制(士族的亲戚也能多分土地)更加巩固了士族的社会统治地位。九品中正制度确保了士族以家族为单位的世袭官僚地位。 如佳把士族的发展壮大过程通俗地说了一遍,当然晋以后的发展她不能明说,只当是个展望。 王戎听得很是投入。当如佳说完,即点头称赞:“你说的很好,这些事例史书上都有,而你把它们挑出来,竟清晰的展示了士族从无到有,从小到强的全过程,不简单。可这和玄学的产生也有关联吗?” 王戎搞不懂,如佳又说道:“我详细解说士族壮大的过程,就是要说明在当前技术下,士族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他们今天的统治地位是历史的必然。” “儒学是适应于皇权统治的思想意识形态。士族大地主统治就要有新的意识形态在思想上给予支持。所以新的主体思想意识就呼之欲出了。” “士族需要一个可以代言士族统治的思想。汉代儒学思想是大一统的思想,用仁义道德礼数来限制对人民的压迫、剥削,达到维持国家安定,社会长治久安的目的。为使皇权长久延续,还提出‘调均’的主张,限制豪强兼并土地。这些思想都和士族大地主通过再生产-----再得到人力-----再开发耕地的方法,以得到更大财富为目的的思想相抵触。社会需要一个能够使生产资料(当时就是部曲、奴隶和土地)更容易流通的思想意识。这是要产生新思想意识形态的大背景。” “而皇权之下讲究仁礼,仁爱使社会团结安定,礼使上下规范,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富人(其实是大庄园主,大资本家统治,可如佳不能这样说)有闲钱,有闲时间,他们更向往个体‘自由’。政府无为,个体自由,使他们生活的更洒脱,更能使他们得到更多财富。比如需要更多的人力来开发新的土地,政府无为,才会不限制人力的流动和土地的兼并。”
“这样在士族统治下,思想意识的发展意向,就是向个体更自由,政府更少作为发展。” “哈哈,原来如此啊,社会的思想意识应该支持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制度,闻所未闻,有趣!”王戎笑着说。 刘琨听得入迷,忍不住向如家问道:“你说皇权贵族讲仁、礼,富人要个体自由,那穷人都什么思想?” 王戎笑了:“穷人只要活着,有口饭吃,要思想有什么用。” 刘琨脸一红,不敢插嘴。 “不,穷人也有思想,穷人首先要生存,要拼命工作,不被克扣工钱就高兴的不得了。穷人是被剥削的主体,工资被克扣,辛苦提个小头目吧,还怕被有后台的人算计,待遇不公。所以穷人最看重的是社会的公正!” 两汉尚儒道,求社会安定,早就反对奴隶制。而魏晋士族执政,奴隶成了你们最大的生产资料,两汉都不准伤害奴隶的身体。而今天的士族只把奴隶当草芥。“ 如佳想起了金谷园,想起了可恶的“杂抵罪”,她的眼圈红了。 王戎看到如佳很伤心,悠悠地说道:“其实本朝的奴隶是非常少的,一般来自敌国的俘虏,和犯了大罪的人家,破产农民依附,只是部曲。士族庄园中绝大部分是部曲和佃户。部曲在法律上不是奴隶,可以和平民通婚。有一部分‘劣士’的确存在残害奴隶的现象,但大多数士族是不残害奴隶的。” 如佳心中好笑,但知道王戎在安慰自己,没有再说什么。原来九品中正制在西晋时,把一、二、三等划为名士,四、五、六划为寒士;七、八、九划为劣士。一品名士直接从四品官做起,一般几个月就能升为三品官。士品比起步官品小****,六品的士族起步为九品官,六品以下不能当官,所以人们往往讥笑六品以下的为劣士。 那个石崇和装疯杀奴的王衍可都是顶级的二品名士(一品一般不选)。如佳对王戎的说法不以为然,但面对这个现实,她不想再说什么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