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 凤雏-未央 (第1/2页)
我自幼就想逃离皇子的身份,所以当师傅问我是否愿意和她一同周游八国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当时我只有五岁。 母皇舍不得我走,但我已厌极我所居住的未央宫,恨不得早一天肋生双翅飞离这里。 未央,未即是无,央即是尽。母皇用这重重金碧辉煌来维系对父后的思念,以此彰显她同父后的情意即便在父后撒手人寰后也绵绵不绝。 但我偏偏不喜这两个字。 父后走了,并非未留下任何东西。比如这个由母皇亲命修建的宫殿,比如这里母皇亲手布置的每一件陈设,又比如我,父后难产之即留给母皇最后的血脉。 父后是生我而死的,所以从一出生我就没见过他。尽管整个汉宫的人都说我和他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但我宁愿自己不是他生的,那样他就不会死,我就有机会见到他,看看人人口中称颂的贤后是怎么活生生的样子。 母皇常把我抱在怀里,先用手托着我的脸端详,然后再摸摸我的头,对我笑一笑,便开始讲述她和父后的往事。 她说的都是开心的事,我即便年纪幼小,却能看出她每每谈及时都情不自禁的陶醉其中。 后来我渐渐明白,那种感觉叫做幸福。 母皇和父后的感情与她对后宫其他君侍都不同,她说起贵君或者康君的时候最多就是哼一声或者笑一笑,只有提到父后,她眼睛里才会有欲罢不能的相思。 我小时候不懂事,曾为了这个跟母皇大哭过一场。 我质问她,“你到底是在看我,还是在看父后?你一定很恨我吧?因为生我父后才死的,如果没有我,你们现在依旧很开心的在一起。” “傻孩子,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尽管我挣扎,母皇依旧抱起了我。第一次她的眼神中没有影子的杂质,而纯粹是在看一个儿子。 “宫里的人都这么说的,刘公公和喜儿哥哥也这么说,父后是为了生我才死的。我不要,我不要没有父后!为什么别人都有父亲,偏偏我没有!偏偏我没有!”刘公公是打我记事起就一直照看我的乳公,喜儿则是我的随身内侍。 母皇的脸色有那么一刻的凝滞,然后她对我笑得很温柔,“翼宁在母皇眼中是千金不换的,就算你父后不在你身边,那也不是你的错,是母皇的错。所以母皇会加倍疼爱翼宁,把你失去的都补偿给你,叫你比那些有父亲的孩子更幸福万分。” “真的吗?”母皇眼中的慈爱好像甜甜的蜜糖,在我的心底融化了,“母皇,我想跟师傅去游历,我不想继续待在未央宫。这里是属于母皇和父后的地方,不属于我。” 我执拗,希望母皇妥协。 母皇想了很久,终于首肯,“好吧。但你也要答应母皇,不管跟金师傅去到哪里,都要照顾好自己。还有,你毕竟是一国皇子,十八岁的时候就要回到皇宫不能再出去胡闹了。” “行!”在我印象中,十八岁是个好遥远的年纪,童年仿佛永远都过不完似的。我用稚嫩的手掌和母皇相击,算是定下了今后要信守的诺言。 一个月后,我跟着师傅离开了未央宫,刘乳公和喜儿却都没有来送我。几天前母皇派人把他们带走,他们就再也没回来过。 能够离开汉宫是我为人生选择的第一步。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为了出宫的哭闹不休可能都是命运的驱使。不去游历,我就不会认识宁婉,不认识她,我的人生就会和其他皇子的命运一样平凡而简单。 我人生的第二个抉择就是宁婉。 或许从走进唐国的一霎那开始,我和她之间的红线就被月老偷偷的系下。 她的温柔善良、处变不惊、沉稳睿智都是我心之所向。 当我被二皇姐命人绑缚送入东宫,宁婉认出了我,却没有趁机轻薄。相隔十年,我吃不准她到底是否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种种情分。 就好像那一晚,夜风阵阵,七夕的月色照在我们身上,映着她俊秀的脸庞。她拉着我的手,用少女最诚恳的语调说:“凤儿,你要是能一辈子留在我身边该有多好。” 她或许不知道,正是为了这句话,我才坚持在结束游历之前必须再回一次云京。 母皇已经暗中为我定下了亲事,不出意外,回汉之后我会下嫁冷玄玥。身为皇子,为母皇巩固皇权是我的责任。我想说冷玄玥并不是不好,特别是她对我一直迁就忍让处处关心。但我还是喜欢宁婉,在爱情面前,人与人不能相比。因为爱情是不能割裂,也不能比较的。 我曾经幻想宁婉会不会再像儿时一样和我亲密无间,但那次醉酒的意外,我从她口中听到了一个令我心痛欲绝的名字,“若晴。” 她当时那么伤心,一直断断续续呼喊着这个名字,我听得出那是一个男人的名字。 我第一个念头是我原来并非她心中所爱。血统带给我的与生俱来的骄傲和自尊心都令我不能容忍我将来的妻子心中没有我,所以我义无反顾的选择离开。 逃跑、遇险、再次逃跑,直到和宁婉同乘一骑,月色依旧是那么温柔,而我的内心却隐隐透着凉薄和伤感。十年的思念不是转瞬间就可以烟消云散的,我犹豫过要不要就此认命,却在看见兰若晴的那个时刻终于明白,这根刺埋在心底总是会痛。 带着宁婉是否爱我的纠结,我去和她辞行。她站在那里,有一股叫我难舍难分的冲动。她对我要走一无所知,我承认我那时很矛盾,也的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