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招贤令(二) (第1/2页)
离开尚书台后,小毅便招来数个心腹聚于一堂密议。 而这些人皆为黄门令,乃是当日天子在鼎湖宫赐封的,为的就是让小毅有人可用。 其中一人,姓赵名豹,是昔日先帝之“母”赵忠认的干儿子,因久居宫中,见惯风风雨雨,是矣略微有些谋略。 那赵豹自知一朝天子一朝臣之理,所以见到徐毅后,并没有摆前辈的架子,而是恭顺地立在一旁。 “赵黄门,你说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斟酌了片刻,赵豹将心中的犹豫压下,走进小毅跟前悄声而道:“徐常侍,此次的度田令,我等虽是奉了天子之命行事,却是没有圣旨下达啊~~~” 徐毅偏过头,一瞥身旁的赵黄门,眼中投射出一道洞彻的目光。 低下头,赵豹不敢直视能够决定他生死的上官,顿了顿后,壮着胆子说道:“到时候度田令一旦有误,中常侍大人恐怕要一力承当~~~” 已经不用再详细地解释下去了,小毅他早就明白了这一切。 天子不发圣旨,仅仅口头上要求他们实行度田令,其实就是要他们这些太监出面,顶住百官的压力,承受住世家的指责,将关中无田契的田地收回,在分发给无田的百姓。 “这一切,咱家都知道!” 这几日在朝堂上,小毅一人独自面对满朝重臣的白眼和怒意,将天子口述旨意转为书面圣旨。 而他,早已不惧! “为天子而战,本就是我们这些做奴婢的职责!” 说着,小毅眼中有一丝诡诈:“现在陛下用了我们,咱们就要做的最好!” “毕竟天子年轻嘛,喜好玩乐,以后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咱们去做。但有一点,就是不能让国事影响了陛下玩乐的心情。” “可是。世家那边~~~百官那里~~~” 赵豹的踌躇不前,让小毅心中更加一唾,此人有些眼光,就是胆子太小。难成壮事。 “当年张、赵两位中常侍,在世辅助先帝时,会顾忌世家和百官的看法吗?” 小毅轻摆着手,神采有一丝飞扬:“只要我等相助陛下成事,将度田令再次下发。让陛下看到我们宦官的力量~~~” “到时候,十常侍之威将会来临,我等封将拜侯也不会梦!” 封将!拜侯! 当年十常侍,尽皆封为彻侯! 张常侍乃我公,赵常侍我母! 张让和赵忠,他们去世不过短短两年! 但十常侍的传说,他们可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先帝在位的二十多年,便是他们宦官的时代! 莫非昔日的盛景,将会在他们手中重现! 连同小毅在内的数位大太监。心情是无比的波荡起伏,天子之下,百官之上,那是多大的荣耀! 深吸一口气,赵豹才压下内心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激动,拱着手道:“不知天子,是否和先帝一般?” “嘶~~~” 一盆冷水浇下,大太监们好像都想到了些什么,心中的热火受阻。 “呵~~~呵” 徐中常侍微微一笑,自得地道:“陛下自幼很受先帝疼爱。先帝在世常说:渤海王类已!” “可见圣上和先帝,乃是同一类人。” “当年先帝即位,桓思皇太后窦妙临朝问政,大将军窦武总领朝政。皇位岌岌可危。九月,先帝遂密诏王甫、曹节,诛杀窦武、陈蕃等人,这便是宫中耳熟能详的九月辛亥政变之事。” “而今天子,也是一样,董贼临朝。总览大权,陛下被架空。于是密联忠义之士,将贼子诛于鼎湖宫中。” “但是!陛下毕竟年幼,有一颗玩闹的心,所以国事上面,就需要我等的扶持。就像先帝在位时的一样,唯有信任咱们,将国事交到咱们手里,陛下才能够安心的玩乐啊!” “噢~~~” 数人相互一望,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热火燃起! 热火! 此时不仅仅存在未央宫密室中的那数位大太监眼中,天子招贤令一下,整个长安城再次陷入狂热之中。 原本就因为董贼伏诛而热热闹闹的长安,天子招贤令一砸,再次将他们心中的热火释放。 “嘭~~~崩~~~” 长安城内,竹子们再次被炸开。 喧闹!欢呼雀跃!根本停不下来! 应和着热闹至极的沸腾,长安城城门口,数百来骑身披红袍,手持黑龙骑的天子亲军,带着诏令四散而去。 其中数骑往西而去,来到长安附近的扶风郡,便停在城门口,将手中的榜文高高地贴在城墙之上。 在大汉,朝廷颁布的诏令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晓喻、教化为宗旨,意在使人知所警觉,趋善避恶。二则是重申国家律法和地方官府制定的政令、法令,要求臣民一体遵守,具有强制性。 当然不论是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