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第二个寒冷期 (第1/2页)
抬头一望,满天乌云密布,雷电暗藏于云层之间,大雨估计会再一次降临。 刘协才反应过来,他粗略地记得,中国历史上大约出过四个寒冷期和四个温暖期。 东汉! 正好处于第二个寒冷期的中期! 而在寒冷期内,都出现一些反常性的雪天,比如五十年之后,孙亮在位的吴国,六月份盛夏,竟然出现了雷暴雨后,又下大雪的奇怪气象,史称“六月雪”。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在这时空,这些都是世界末日的象征。 而现在,便是冬雷震震! 刘协想到这里,脸上有些发寒,因为现在的大汉,正好处于第二次寒冷期的中期。 而这个时期,也是最冷的时候。 今年冬天,可能会有寒潮来袭! 要是事先没有准备的话,可能会有无数人被冻死,尤其是小孩和老人! 而且冬雷震震,还会被某些有心的诸侯利用,给了他们反抗大汉的借口和机会。 再次仰天看了看,发现天空上的乌云已经密密麻麻,暴雨可能随时会落。 “传令,命侍中荀悦,少府令荀攸,尽快整理好大汉四百年天灾资料,而后送至书房。” 小黄门领命,带着些许甲士,先行驾马回御宿宫传命。 “玄德,等下恐怕会有大雨降临,为赶时间,朕今日骑马回宫!” “陛下~~~这~~~” 恭敬立在一旁的刘备,略有迟疑。 “无妨,有恶来和仲康在侧,还有朕的亲军护卫。不会有危险!” 唤回正在忙着搬石头的许褚,刘协骑在一匹白马上,在典韦和许褚两大门神的护卫下,踏过山石,往御宿宫而回。 回到御宿宫后,刘协便急忙来到书房中。 此时。荀悦和荀攸两叔侄,已经带着数百郎官,暂时选出一些天灾祸事的纪录。 『『,对着资料,刘协回忆起后世对于寒冷期和温暖期的划分。 西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所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寒冷期,便是西周前期。 而第二个寒冷期。便是西汉末年到隋初,期间经历东汉、三国、晋、南北朝。 在寒冷期出现之前,往往会有反常气候出现,作为预示。 武帝时期,有好几个年头的冬季都出现了极端大雪天气,纪录在册,便有三个大雪灾年。 荀悦将武帝时期的寒潮纪录,细细挑选后呈给刘协。 拿着一个竹简。展开一看:元狩初年,大雨雪。民多冻死。 再拿过一卷,分别是元鼎二年三月和元鼎三年三月,也就是元狩初年的大雪灾七年后,又连着出现两年个雪灾年。 并且出现的,还是极端倒春寒。 元鼎二年三月的大雪,平地厚五尺! 元鼎三年。情况更糟糕,大雪从三月陆续下到四月份,河水结冰,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缺衣少粮。饥寒交迫,出现“人相食”的人间惨剧。 手持记载着两汉的灾祸竹简,刘协感觉有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初汉至今,四百余年中,灾害发生了三百七十五次之多,计旱灾八十一次,水灾七十六次,地震六十八次。 西汉灾祸是有,但没有东汉的频发。 比如在两汉六十八次地震中,其中西汉只有十七次,而东汉却有五十一次,次数增多急剧。 所以东汉立国至今,是多灾多难的,因为寒冷期正是在此时出现。 在光武帝时期,寒潮还只是刚刚初现,所以这个时期还是过渡期;到了孝明皇帝,冷空气加剧;到了后期,气候寒冷到了严峻酷烈的地步。 翻开几个竹简,刘协依次对照,应正心中所想。 在光武帝时期,以旱灾、洪涝和蝗灾居多,寒气还处在潜伏爆发的地步。 比如从建武三年七月,洛阳大旱; 建武五年四月,久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 之后一直到建武三十年,旱灾、洪涝和蝗灾,三灾不断的同时,瘟疫也相继爆发。 但明帝之后,便暴雨冰雹不断,寒冷空气遂逐渐爆发开来。 比如明帝永平三年,八月,郡国十二雨雹伤稼; 永平十年,郡国十八雨雹蝗; 而到了章帝时候,旱灾和蝗灾又再次复起; 在之后,和帝时期,地震多发。 和帝永元元年,秋七月乙末,会稽山崩! 地震大到能够让会稽山崩塌,可见此次地震至少不会低于七级; 四年之后,郡国十三地震;又一年,陇西地震;三年之后,陇西复地震······ 之后,顺帝时期,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饬裂,坏败城郭,伤害人物。 灵帝光和三年秋到四年春,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动,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 尤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