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小院交心 (第2/2页)
?”张逸柯搪塞一句,稳定心神后,还是觉得心有不甘,继续问道:“上官公子,难道你就没有想过吗,或许朱姓明朝并不是这万里河山的最好选择。 朱元璋大兴冤狱,残害功臣,凤阳楼一把大火,三万精英尽数毙命;十五万大军围攻光明顶,杨左使、韦蝠王与万余名教众力战身亡。行廷杖,有辱圣贤,置锦衣卫,监察百官,设两厂,阉党横行,扰乱朝纲。这一桩桩一件件,哪里是一个明君所为,当年你的先祖是烈火旗旗主,若不是主动辞官归隐,恐怕也会殒命凤阳楼。” 张逸柯越说越激动,见他仍是无动于衷,走过去拉住上官云青的手说道:“就算不说往事,但当今成化帝昏聩无能、专宠万贵妃,两厂一卫为恶四方,这样的王朝,哪里值得你为它卖命? 你博文多识,应该知道明教教义,朱氏王朝盗明教仁义之名却行霸道之实,身为明教旗主之后,你不应该为让明教理想传播于世而奋斗吗?”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上官云青念了一遍明教教义,睁开眼指着远方说道:“张姑娘,你往那看?”张逸柯循着上官云青指的方向望去,这才发现由于这处小院地势偏高,可以清晰的看到田野中那一望无际的麦田与路边各种争奇斗艳的野花,田间不时有忙碌的农户穿梭其中。 虽然风景不错,但其他的却什么也看不到。不由得满是疑惑,开口问道:“你想让我看什么,那里什么也没有?” “你什么也没有看到,但是我却看到了,我看到农民为自家田间丰收的喜悦,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朱元璋当初所作所为的确非仁君所为,若是百余年前张教主重返中原,振臂一呼,相信会有无数仁人志士聚集起来推翻朱元璋这个暴君,我先祖也会誓死相随。但是张教主却没有这么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因为张教主不希望刚刚稳定的天下再陷入战乱之中,他们好不容易将蒙元驱逐到长城以北,华夏苦蒙久矣,战火方歇,百业待兴。虽然朱元璋行霸道治国,但不得不说他很有才能,抑制住了豪强作恶、大杀贪污腐化之风,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昌盛,使长城以南真正成为汉家天下,再也不惧蒙古鞑子南侵。 可是你想过吗,一旦战火燃起,百姓就会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田野会变成荒地,欢笑会变成痛苦,今日厂卫勒索钱财就让你万分不满,可是到了战乱之时,他们就不是索财,而是抢财,是索命。若是那时鞑子再次南侵,我们就会再度沦为四等公民,连点个灯的资格都没有。”说道最后,上官云青神色越来越冷漠,语气也越来越严厉。 张逸柯闻言低下了头不再言语,自从懂事以来,父亲便告诉他们兄妹二人当年朱家以不耻的手段夺去了原本属于他们张家的江山,并且为避免张家势力再起,将教中精英屠戮一空,并将张家迁入中原的一脉斩尽杀绝,让她与哥哥记住此仇此恨,此生以复国复仇为己任。 多年来,她和哥哥也一直为此而奋斗,从未想过其它,现在听到上官云青说这些,不由得让她感觉脑子一片混乱,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逸柯!”似乎是觉得自己语气太过凌厉,上官云青缓和了许多,“从你在西安调查我的第二天开始,我就安排人手顺手开始调查你,并且很快就猜到了你的身份。 所以再后来与你相处的日子中我一直很犹豫,到底要不要将你们斩尽杀绝以除后患。于公,我是朝廷的正四品锦衣卫同知,内卫府统领,除掉你们,我义不容辞;但于私,在我最失落的时候,遇见了你,你带给了我一丝欢乐,让我灰暗的世界出现了一丝光彩。 我上官云青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尽管知道你对我居心不良,但我还是不忍对你下手。而且我母亲也姓张,张氏就剩下你们这一脉,我不忍心让母亲伤心,便将此事压了下来。 只是你后来竟然向东方下手,这突破了我的底线,但我还是念着以往的交情没打算动你,只是决定铲除你身边的人。剪掉你们的羽翼,这样纵然你们还想复国也没有了力量,也算是给我母亲一个交代。 只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你竟然识破了我的身份,还冒死夺下我脸上的面具。本来你识破了我的身份,我就该杀掉你以除后患。你知道吗,就在我击伤你的那一晚,我的剑已经架在了你的脖子上,可是终究还是没有狠下心,留下了你这个‘祸害’。”说到最后,为了缓和气氛,上官云青诙谐一笑,将“祸害”两个字咬得特别重。 张逸柯见状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一丝微笑,失落的心有点缓和,她想像以往一般陪着上官云青去说笑,可是却怎么也提不起这个兴致,只能以沉默应对。 上官云青也不见怪,今日两人说了如此之多,尤其是自己击碎了张逸柯二十多年的信仰,定然让他难以接受。而且自己又提及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而且差点将之斩杀,定然也会让她心生芥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