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诅咒的真相(下) (第2/2页)
也在一旁焦急的道:"杨君,你能联系到你师父吗?" "这个……恐怕不行。"杨乔无奈的摇头:"师父他老人家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一次又说了要闭关,我都联系不到他。" 说这话的时候,杨乔有点心虚的看向一个方向。 在那江滩边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个身穿雪白古装,负手而立的青年,衣袂随着江风轻摆,似欲乘风而去。 正是自己的老师鹿未玖。 自己说师父神龙见首不见尾应该没错吧?师父应该不会生气吧? 杨乔的话,将马小灵心中仅存的一点希望击碎,她整个人都黯淡下来。 在她身边的植芝阳子同样xiele气,无力的坐在位子上,紧抿着唇,握紧着拳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现在,家族圣物的线索就落在那位鹿大师身上,可他却闭关了,没人能找得到这位鹿大师。 这个结果,令植芝阳子分外沮丧。 大家沉默了许久,马小灵站起身开口道:"今天很累了,我们回家吧。" "等等小灵。"杨乔忍不住开口。 "怎么?" "关于那个诅咒,它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诅咒?" "这件事嘛……说起来话长……"马小灵脸色变幻,重新坐下来,长长叹了口气。 …… 六百余年前。 公元1417年,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十五年。 一代风水大宗师,元末第一猛将,在此时生命即将走向尽头。
据史载,陈友谅战死后,张定边身披百矢,冒死于黑夜驾小舟载友谅之子陈理奔武昌,并立理为帝。朱元璋率大军围武昌城,两月,陈理献城出降。定边率一支军马,冒死突围,游击于荆襄之间,干座疲命相从,斗志日衰。 定边知大势已民去,擎天无力,遂劝大家解甲归田,待机再起。定边改名换姓,携儿挈女,混迹江湖,辗转流亡,终归故里,寿90余而终。 在史料上记载张定边是在老家后寿终正寝,实际的情况却是相反,张定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恢复陈汉政权而努力。但可惜的是,他最后遇到的对手是明成祖朱棣。 朱棣这个人实在太厉害了,能从侄儿朱允炆手里抢夺天下,并且派郑和七下西洋,北击蒙元,此人雄才大略不在朱元璋之下。 遇到这等袅雄,就算是张定边也大感无力。 数次谋划在朱棣无孔不入的厂卫和锦衣卫刺探下,最终都功亏一篑。不仅如此,做为张定边最大最坚定的支持着,剑宗内的弟子和随他一起抗击明军的义士,这么些年下来也都死伤惨重,十不存一。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张定边就像是许多年前一样,靠在一张竹子编制的逍遥椅上,远望着波光粼粼的长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一刻,这位曾经天下第一的猛将,难以掩盖眼中的伤感,他的额头已经爬满了岁月沧桑留下的皱纹,头发也早已花白,此刻看着远方,他想到了很多。 想到了曾经的义兄,陈汉皇帝陈友谅;想到了那样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血色鄱阳湖之战,也想到了此生宿命中的敌人,刘伯温。 这些人如今都化作了尘土,只有自己才留下。 张定边环顾四周,稀稀落落陪在他身边的人,除了早已经凋蔽的剑宗门人,只有寥寥几位义士,都是当年随他一起逃出武昌城的军士后人。 不知不觉中,当年跟随自己的人一个个倒下了,换下了他们的儿子,然后儿子也倒下了,换上了孙子…… 自己是否真的是在逆天而行? 这一刻,张定边的心中充满了茫然。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过去了,他还牢记着自己的信念,为了恢复义兄的陈汉政权而努力,而大明朝,已经迎来了第三位皇帝,这么多年的挣扎,复国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 人心思定,现在谁还记得陈汉之主,当年气吞天下的陈友谅? 黄昏的天空现出一抹火烧云的奇景,五彩斑阑,蔚为壮观。整个江面受到夕阳感染,也呈现一种玫瑰的红色,大气磅礴。 张定边感受到自己体内生命力在不断流逝,他推断出自己大限将至,而自己拚搏一生的事业,反明复汉,也即将宣告终结。 所有陪伴他的战友,单膝跪在这位昔年天下无双的猛将面前,看着他的脸色一点点枯槁,生命力离去,泪水夺眶而出。 就在张定边想要发出最后的命令,令众将士各自散去,从今以后隐姓埋名,融入大明朝天下过新的生活时,他忽然感觉天色暗了一下。 再张开眼时,面前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人。 这个人逆着夕阳而来,背后霞光绮丽,瑞气千重,仿佛从天上走下来的谪仙。 原本已经精神不振的张定边瞪大了双眼,瞳孔暴缩。 在这一刻,从他早已枯槁的身体里,居然暴发出莫名的力量,令这个垂死的老人竟颤抖着站起来。 "你……没死?" "定边兄,别来无恙。" 来者微微一笑,温润如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