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县领导的支持与肯定 (第2/2页)
。”方浚惭愧地说道:“目前我手头的资金很有限,只有十来个亿,所以目前也无力进行这种精加工式地投入,只能分成几期,一步步地慢慢来了。” “这都已经很了不得了。”尼书记宽和地笑道:“毕竟治理沙漠本来就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特别是我们这里年降水量仅为30多毫米,蒸发量却达到了2000多毫米,水源极度稀缺,更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做最大的事情,这才是我们目前最最妥善的解决方式。” “是啊,尼书记说得对。”吴县长接过了话茬:“沙漠问题一直是我们策县乃至全省的老大难题。就拿我们策县来说,目前我县拥有沙漠面积大约32000平方公里,约合4700余万亩,这么大的沙漠,就像一座绵延无绝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全县13万民众的心头啊。” 上世纪80年代初,陷入绝境的策县开始向风沙宣战。中科院也在策县成立了治沙站,派出专家协助、指导策县阻击黄沙。一年之中,策县动员了上万人,将山洪引向巨大的沙山。每秒4立方米的洪水,冲刷了6年,终于斩断了伸向城区的沙舌。 沙埋策县的危机暂时解除,但威胁仍在。 栽树去!到沙漠栽树去! 春秋两季,从书记到普通农民,投身家园保卫战。30多年来,策县的领导班子换了好几届,但治沙的蓝图始终没有变。然而,凶猛的沙魔并没有那么容易被降服。 每次大风过后,当年新栽种的林地几乎会被流沙埋没,需要人工挖沙,才能救活。几乎每一片新植的林地,都需要花费三年,栽种三次以上。为保住绿色,保住生命线,策县绿洲创造了独特的防风治沙体系。 吴县长接着介绍道:“目前我们策县绿洲创造了独特的防风治沙体系:沟河堤坝在最前端,拦截来自沙漠的流沙;第二道是灌草带,低矮的灌草防止就地起沙,阻止流沙通过;第三道防线是人工灌木林,阻滞风速,并使浮尘沉降下来;第四道是窄带多带式的防风林网,进一步阻挡风沙;第五道是经济林果带,既可调节绿洲气候,又能让农民增收。”
“这种模式很有效。”方浚赞赏着说道:“我目前也是借鉴了这种模式来治理沙地的。当然了,目前的成效还很有限,不过,我相信,要不了五年,我所承包的沙漠将会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到时候还请各位领导见证了。” “如果真的做到了那一步,就太好了。”尼书记和吴县长对视了一眼,笑着说道:“鉴于小方你目前手头的资金量不是很多,所以,正群同志,我认为很有必要对小方进行政策扶持。” “嗯。”吴县长也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样吧,肖大成同志。”尼书记看向了肖大成:“你们农委办可以将前十年的租金给免了,而且五年内,小方承包的沙地上所有产出都不用交税。这也算是对国家环保政策的大力支持嘛。” “是,尼书记,我明白了。”肖大成严肃地点点头。 看他答应下来,尼格买提满意地笑了笑,然后转而亲切地看向方浚:“小方,你看这样的政策扶持力度够不?” “够了!谢谢尼书记!”方浚顿时喜形于色。一百万亩,每年的租金怎么也要个两三千万了。这都可以给员工们发半年的工资了。 “不用客气,小方,这些都是我们县领导班子应该做的,谁让你是我们的大主顾呢,哈哈!以后啊,你要是资金上有困难,就要找组织,组织会协调市里的银行给你货款的。”见到方浚脸上露出感激涕零的神色,尼书记不由更加满意了。他又看了一眼吴县长,打趣着说道:“这一段时间县里的环境质量又变差了,雾霾极大,风沙吹得人都睁不开眼了。为了这个烂摊子,我们的吴县长可是好几天都没睡好觉了。” “可不是。”吴正群哀叹道:“这两天天天有人在网上骂我们县政府不作为,可把我给愁得啊。说到这里,小方,今后一切可都要拜托你了,你可千万别让我们13万的策县民众失望啊~” “吴县长,您这帽子戴得也太高了!”方浚苦笑着说道:“小子我一无官职,二无钱财,也只能略尽绵薄之力了。只希望到时候不要给各位领导添麻烦才是。” “哈哈,没事儿。这叫能者多劳嘛。”吴县长说道:“如果像小方这样富有责任感的年轻人再多一些,我们的环境早就被治理好了,何愁日夜睡不着觉哇。” “那是。”尼格买提也是笑得像尊弥勒佛。 屁哩!方浚闻言不由暗暗咧了咧嘴。英雄也是要吃饭的啊。如果仅凭一腔热忱,和一句大话空话,而无任何实际性的支持,估计做什么大事情都成不了。怪不得叫官字两张口呢。不过今天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已经够大了,这让方浚很是高兴。 又聊了一会儿,待肖大成拟好合同给各位领导过目,又删删修修地弄了好大一通,方浚和肖大成各自签好了之后,才告别离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