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_第三百三十五章 天下英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五章 天下英才 (第1/2页)

    1984年的10月底,“北极熊餐厅”的日营业额已经摸到了六千元大关。

    由于钱几乎都花在了激励职工、聘请名厨、精选食材上。

    餐厅又靠着严谨的管理制度,成功杜绝了大部分浪费和偷拿现象。

    所以他们在利润上却能足足超过日营业额高达七千元的“义利快餐”两成。

    这就是说,“北极熊餐厅”的年利润额至少达到了一百万元。

    毫无疑问的成了“北极熊服务公司”下属最赚钱的一家店面。

    以当时的消费水平来看,这绝对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经营奇迹。

    甚至完全可以说,洪衍武已经把“北极熊餐厅”打造成了一块属于服务公司自己的,在京城闻名遐迩的餐厅品牌。

    这就跟当年的因清真名厨褚连祥火起来的“西来顺”一样。

    也好似由女大厨常静一手创办的“康乐餐厅”。

    如此一来,不但服务公司筹建大厦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得到了不小的缓解。

    洪衍武也成功把自己劳动强度降了下来,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张大勺”身边还多了好几个能聊天的老朋友。

    厂领导班子呢,对小灶儿的水平越来越高也尤为满意。

    职工们同样对只限内供的“复顺斋”酱牛rou和“都一处”的各色“烧麦”,是赞不绝口。

    真是人人满意,就没有一个人不夸的。

    这样的结果绝对称得上完美。

    但由此发散开的好处,其实还远不止这么一点。

    因为千万要知道,这股退休潮可不仅限于勤行,像其他的行业一样也是类似情况。

    所以洪衍武干脆拿出了大肆收敛古董的劲头,是豪迈无比的广泛招揽人才啊。

    重中之重就是工美艺术品类的传统行当。

    无论是玉石、牙雕、骨刻、雕漆、料器、金漆镶嵌、花丝镶嵌、金工制品这些高大上的。

    还是彩蛋、彩塑、锦盒、娟塑、刻瓷、皮影、毛猴、鬃人鬃狮这些民间玩物。

    洪衍武都要!

    而且越是有名望的、有名气的,他越不吝价钱。

    具体来说,对这些老师傅的报酬,他灵活的采用了两种方式。

    一种是坐班授艺,旱涝保收,每天半天,工资一百五。

    如果教出合格的技术人员,按人头算,一个再给五十元奖金。

    主要为的是帮着龙口村培养技术骨干,同时开发旅游产品。

    另一种就是他收购各位师傅自己完成的作品了。

    这是单独论价,可以挣大钱的活计。

    既可以由老师傅们自主选料、自我发挥,也可以由他提供原料、指定题材。

    总之,只要有真本事,想挣多少钱都行,上不封顶。

    洪衍武琢磨得还特别精明,这么干只有多重的好处,一点也不亏。

    首先,以民间玩物类来论,是最能迅速变成旅游商品的玩意。

    就拿锦盒举例,那就是古代的礼盒,先别提卖不卖的。

    他自己那么多的文玩字画、印石古董,为了保存,就先需要一大批自用。

    其次除了首饰盒、古玩盒、工艺品盒、文房四宝盒。

    这门手艺还能做小梳妆台、以及挎包、小钱包、手提化妆包、像框和笔筒、文件篓等。

    由此它就具有实用、精巧、成本低、便于携带和民族特色的属性。

    游客不可能不认。

    其次,再说高大上精工类的。

    按他给的价格,工艺品厂的老师傅们可比当初给公家干,能多拿数倍的工钱。

    但再怎么贵,毕竟不是终端市场,总比他像过去那样去工艺品厂买划算。

    而且以老师傅们的岁数,技艺均已大成。

    工钱上他先行支付一半,创作上给的限制又较少。

    那么带着愉快的心情,老师傅们工作积极性自然高涨,做出来的绝对都是精品里的精品。

    他手里的那些鸡血石和田黄上品大料,也只有请名师如此的精雕细琢,才不会糟践东西。

    另外也别忘了,他可还有一屋子“河捞财宝”呢。

    对那些瘪了的金壶、裂开的金碗、破损的银瓶、黯淡的首饰、碎裂的瓷器来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