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顺势而为 (第2/2页)
级排名位置重新萌生了兴趣。 于是在与洪衍武达成了新的协议后。 他立竿见影开始用功了,打算期中考试争取要弄它二百张券儿。 总之,管孩子其实跟驯兽一个道理,萝卜加大棒就没有不灵的。 洪衍武就是靠这一手,把自家的孩子全调教成顺毛驴了。 无论是洪钧、洪镒还是水晓影,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至于最后,咱们还得再说说羊rou串这件事。 别看是(唯足)同胞把这道异域美食带到了京城。 用打着嘟噜的叫卖声,使之四处开花,以势不可挡之势火遍京城的。 可说实话,这辈子,对于洪衍武自己弄出来的“满蒙烧烤”来说。 这些“正宗”的烤rou串,不但形成不了有效的冲击,甚至都没法与之交锋,避让不及。 因为说实话,差距太大了,压根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首先,洪衍武在东华门夜市上占据了先发优势。 自打东华门夜市开张起,就凭着独特、使人上瘾的口味,凭着麾下的兄弟们纷纷来捧场。 那在整条小吃街里,他很快就变得赫赫有名,从众多老字号小吃中脱颖而出。 甚至京城晚报还把他的烤rou当成了社会新闻。 找个什么历史专家,寻本溯源的求证,替他专门免费吹过一回呢。 于是眼瞅着自己的买卖火了,心知品牌重要性的洪衍武,为了保住这笔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无形资产。 赶紧通过宋国甫用自己父亲的名字注册了正式商标,正式挂出了“洪记满蒙烤rou”的招牌。 而且为增加历史的厚重感,他挂着的招牌故意弄得就跟故宫的匾额似的。 除了汉字,旁边还加上了满蒙文字为辅。 这瞅着,自然就更像那么回事了。
要知道,京城人买东西可认地儿啊。 洪衍武的“满蒙烤rou”就这么经营着,慢慢的,已经成了众多人心里的唯一。 外人来了就想戗行,门儿也没有啊。 只要价钱没多大差别,众多回头客肯定还是吃洪衍武的。 更何况东华门要执照,没合法经营手续的也根本待不住。 所以这块儿地界儿的买卖一点影响也没有,稳若磐石。 其次,洪衍武还懂得经营和改良呢。 打一在街头发现了正宗烤羊rou的踪迹,为了保住地盘、占据先手。 他就在“北极熊餐厅”和“洪记大酒缸”也增添了“烤串儿”的项目。 而他竞争取胜主要靠这几手。 一是缩小rou块儿,把大串儿变小串儿降低价格。 二就是实行优惠,买三串送一串儿。 三就是搞多元化经营,不光卖羊rou串。 他还增加了烤小腰儿、烤鸡脆骨、烤馒头片、烤大蒜、烤韭菜、烤土豆。 要知道,当时(唯足)同胞初到京城,他们定的烤rou串价格是三毛一串。 尽管美味就是美味,孜然和羊rou绝妙的味觉搭配特别容易让人上瘾。 可因为当时一斤羊rou是整一块钱,一串羊rou串也就一两rou,几口就没了。 这价码儿也算贵得要命,舍得买这个吃的人并不多。 说白了吧,人多的话,还不如来盘葱爆羊rou解馋呢。 要是自己喝呢,买一包三毛钱的花生仁能有半斤。 所以大人为了省钱,基本不会吃这个。 只有受家长溺爱的孩子,或是偷家里钱来一逞口腹之欲的孩子,才是街头烤串儿的主要消费者。 那么也完全可以由此引申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 就是京城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吃辣的本事就是从这儿练就的。 因为当时京城大人都不能吃辣,就别说孩子了。 不能吃辣又非要吃辣,为什么啊? 还不就是为了买上一串可以吃的慢一些,让幸福延续的时间长一些嘛。 以免像八戒吃人参果一样,控制不住欲望,刚拿到手里,几口就狂吞下肚。 而洪衍武的几条手段,恰恰就是从价格出发,让羊rou串降到两毛,显得没有那么贵。 同时还用后世一样热销的品种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有钱您能吃rou串、小腰儿、脆骨,没钱也可以用素的和蔬菜解馋呢。 别忘了,他增加的品种,那可都是烧烤大发展的情况下,已经由无数人证明了好吃度和热衷度的。 于是这么一来,他经营的品种口味价格都达到了另一种层次。 完全可以作为下酒菜存在。 他也就完全就摆脱了人们消费能力的桎梏,甚至突破了消费群体的限制。 达到了老少皆宜,丰俭由人。 那旁人的买卖哪儿还有可能是他的个儿啊? 谁碰上他都是一触即溃。 所以全京城,只有三个地方是完全见不着(唯足)烤rou摊儿的。 那就是东华门夜市,福儒里和安乐林路。 这要想一想,李鬼居然碾压了李逵,也真能算是让他得意的人生小成就了。。 不过必须得声明一点,他把着买卖是把着买卖,但绝不是不欢迎人家到京城来啊。 就冲孜然变得好买了,他也得举手欢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