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隐居 (第1/2页)
这个玄衣的男子名叫‘孟山’,年长姜梦桃十岁,是这山中猎户家的儿子,也是姜梦桃父母最亲近的徒弟。与姜梦桃兄妹相称,却有半个父女的情意。 当年,姜梦桃的父母从山外来到这里,正好赶上孟山的母亲生产。因为孩子巨大,所以疼的死去活来的,就是生不下来。山里没有好的稳婆,也没有医术高明的大夫,眼看着快不行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孟山的爹走投无路。母子二人的性命悬于一线。 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恰巧,姜梦桃的爹懂得医术,及时给孟山的娘施了针,又用了催产的药,救了他们母子一命。孟山也顺利的降生了,一个极白胖的男孩。 山民天性淳朴,知道感恩,孟山的爹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对姜梦桃的爹叩谢不止,还特意请姜梦桃的爹给孩子起了名字‘孟山’。 孟山与姜家的缘份不浅。山里的人,自己没有文化,却从心里十分崇敬读书识字的人,所以孟山的爹娘当时便求了姜梦桃的爹娘,收自己的儿子——孟山做了徒弟。 ‘孟山’,实为‘梦山’。意思是,自己梦想中的大山。孟山恰巧姓‘孟’,这里又是姜梦桃爹娘眼中的梦想之山,所以以音化字,起名为‘孟山’。 事实上,姜梦桃的爹娘也是非一般的人,为了躲避灾祸,不得已才来到这里。可能是冥冥中自有主宰,也是缘份天定,他们机缘巧合的看中了这一处如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想要于此地定居下来。 姜梦桃的爹,名叫‘姜峰’。姜梦桃的娘,名叫‘林四娘’。除了姓名,他们的来历对于山民们至今仍然是个秘。可是,善良、淳朴的山民们并没有计较这些,也没有追根溯源、刨根问底,而是极宽容、热情的接纳了他们。 一切都似乎是那么自然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没有半点儿的违和。姜峰和林四娘在这里安定下来,还在村民的帮助下,建了自己的房舍。 起初,依照孟山父母的意思,是想邀请姜峰和林四娘一同在村里居住。大山里,人迹少,野兽多。在村里住,大家方便相互照应。可是,林四娘不知道是为着什么原因,有些不情愿。孟山的娘感到她似乎更喜欢独处,不太喜欢多与人亲近。最后,姜峰和林四娘还是选了在离村约二里左右的山坡上,砍竹、建房。 这里处于竹林之中,环境清幽,离村不远。不太冷清,也不热闹。既可以独处,也不至与村庄断了联系。算是个中庸的决择。 房舍的大小,架构都与山民们常住的房屋不同。山里人的房屋也简单的很。一处小院,只要一间正房,一间耳房,一间柴房,一间牲口棚,就完全齐备了。再无其它。 姜峰和林四娘的房舍不仅架构与山民们常见的不同,所建的面积也比较大,从姜峰画的图上看仿佛是大户人家一般,各房的用处都很讲究,卧室、厨房、起居、餐厅、柴房、书房……大大小小的,共有十余间。全部用超过碗口粗的竹子打桩,架起来,下面再垒石头垫了,这样可以使房基更加的坚固。所有建房用的竹子也是经过特别处理的,隐隐透出油光,坚韧、不腐。 房子建的大,砍伐的竹子也就多。姜家的房子建好之后,山坡上,原本生长茂密的竹子也倒了一大片。光秃秃的,像是生了癞痢疙瘩后,为了方便上药从密发中剃除了一块。疙瘩好了,新的毛发还没有来的及长出来,地方空的难看。 为了弥补去除竹子后的空缺,也为了让居住的地方更美,姜峰特意从山外买了许多桃树的苗儿,栽在没了竹子的空地上。他也许是太爱桃花了,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越种越多,到了后来累积下来,房屋周围居然有数千棵之多。一到春天,山坡上桃花盛开,如同竹海落霞,好看非常。 山中的日子,清静、平和,似行云流水。人心也静了。林四娘从不出门,没有特别的事,也很少到山下的村庄里走动。山民们都以为她天性如此,所以也从不勉强。 姜峰似乎是个爱热闹的人,没事儿的时候经常到村里串门。可是,为了林四娘,他宁愿放弃那些热闹,总是呆在她的近处,静静的陪着她。然而,只要是人就要顾及自己的生计,要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也缺不得,姜峰和林四娘当然也不能例外。山里的日子清苦,可以收获的东西不多,山民们辛辛苦苦一年也不见得有多少收入。但是,他们的钱财似乎比山民们来的容易的多。每每总有新奇的东西带出山外,在市集上,这些东西也总能卖个好价钱。 虽然姜峰和林四娘只有两个人,但是他们平日里的花销却比山民们大的多,所以单单靠卖这些奇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