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风云录_楔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楔子 (第1/2页)

    光绪年间,列强入侵,群魔乱舞,灾祸连年。神州大地,风雨飘摇。唯西北边陲,三凤县城,别有洞天:经济繁荣,治安稳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三凤县原为三国之蜀国刘关张娶妻之地,故长久以来有“小三国”之称,三凤县,亦因此而得名。三凤县地理偏僻,人烟稀少,数百年来竟无外出远行之辈。如此一来,虽因不与外界联系而贫穷落后,却也躲过战火燃烧,相比当时之乱世中国,堪称世外桃源。

    三凤县管辖三庄四村,遍布县城周围,相互间虽有往来,却无地盘、利益之争斗,数百年来倒也相安无事。各个村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东山放马牧牛,西山果林遍野,一派原始田园之景象。

    三凤县城为历代经济、政治中心之所在,无论人口规模、房屋建筑,还是经商之所、私塾之地,均为众多村庄之翘楚,再加上历代上任官员对于其他村庄无不********,因此,数百年来独占鳌头,莫不如是。然而,最近数十年,除县城外,在众多村庄中,在经济上能够与县城分庭抗礼、“掰手腕”、甚至不甘居县城之下,侵侵然有后来居上执三庄四村“牛耳”之势者,唯有距县城最远,几百年来被三凤县称为连乞丐都懒得去的李家村莫属。

    李家村之所以能够在数十年的时间有着如此强劲的发展,一改数百年之颓势,莫不与两代村长:马云飞、马玉飞有关。可以说,它从贫穷落后弹丸之地到此时在整个三凤县首屈一指,几乎与县城并驾齐驱,与这两代人的鞠躬尽瘁有着最为紧密的关系!

    说起马云飞,不得不先提起另外一人——郑复国。此人乃是明末清初抗清名将、因收复台湾而载入史册的郑成功之后人。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满洲人问鼎中原,君临天下,开创了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康熙年间,康熙收复台湾,主掌台湾政权的郑克爽投降。其兄郑克臧抵死不从,无奈之下,跳海自杀以正先祖之名。然天不遂人愿,郑克臧被过往行船救起,死志顿消,誓反清复明,还我大好河山,遂跟船客来到李家村,以图复辟。随着康熙雄才大略,人民生活日益安定,丰衣足食,民间零星反叛如吴三桂、李来亨之流速被剿灭而不能成事。郑克臧感叹天绝明朝,无奈之下,只好在李家村安心住下,养老终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到清朝末年,咸丰年间。郑克臧之后代——郑复国出世。此人天纵奇才,聪明至极,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尤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计谋百变无所不能。他眼看清朝病入膏肓,局势难以挽回,试图趁此群雄割据,军阀混战之际与天下群雄争锋,从而再造神器,复辟明朝,亦因如此,改名为“复国”。

    太平起义,他瞅准时机,及时参与其中,在太平天军与清政府争斗的滚滚洪流中,运筹帷幄而又身先士卒;胆大心细而又果敢勇决,迅速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天国之一方领袖,被称为太平天国四根擎天之柱之一,又被称为天国四大金刚,与当时的陈玉成、李秀成、马云飞齐名。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四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尤其是郑复国与马云飞,更是交情莫逆,遂结为刎颈之交。他尤其是对马云飞的文才武略钦佩至极,为此,他不惜自降身份,甘做马云飞副将,共同为保护太平天国而殚精竭虑。然而,历史的巨轮不可能因为一人一己之力之阻挠而停滞不前,太平天国的腐败使其迅速走向灭亡。由于叛徒出卖,马云飞、郑复国在一次战役中不幸被围,为使马云飞脱险,郑复国连施“瞒天过海”、“诱敌深入”、“苦rou计”等计策使其突围,自己却不幸牺牲。

    马云飞醒来之际,发现自己已经逃出重围,心念兄弟为己牺牲,情何以堪,想自杀以追随兄弟而去,却被心腹所救。心腹泣曰:“大人知道主公醒后定然不肯独活,特书信两封交与在下,待主公醒后,将一封呈交主公。若主公看后依然不改初衷,大人自在九泉之下相迎主公。不然,请依照信中所言而行之。”云飞泣而翻阅,通过信件得知:郑复国原为李家村村民,原名郑小宝,生于李家村,当年出山从军之前,妻子已怀孕,希望马云飞能够代为照顾。感念兄弟的救命之恩,马云飞毅然决定终其一生都要照顾好郑复国遗孀。

    而另外一封是交给妻子的,希望马云飞将其交给妻子。

    带着对兄弟的承诺,马云飞跋山涉水,好不容易来到了李家村,终于找到了郑复国的遗孀潘飞凤。此时郑复国儿子郑富豪已五岁。——马云飞交出了书信。凭借书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