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好日子不复返 (第1/2页)
笔记本写到了最后一页,沈畅揉揉手腕,揉揉肩膀,起身想去拿新的。一扭头看到窗外,她这才发现天已经放晴了。 她便打开窗户。清爽的风吹进来,小小的宿舍房间里立刻飘满青草与雨水的味道。伸个懒腰,活动一下身子,沈畅翻翻柜子,发现一包五本笔记本现在已经是第三本了,她用得太快。 有点费钱。英国这边书和本子都非常贵,换算汇率后就更是天价。这一包五本笔记本算成人民币赫然三位数,书架上那几本教科书最贵的上千。纵然沈畅是拿着全奖来读硕士,刷卡的时候看着金额数字一跳一跳,还是很心疼。 没办法,毕竟自己是来了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如果是去非洲读书,自己肯定一秒变土豪——可非洲真的有大学吗? 想到这里,沈畅笑了一下,为自己突如其来的小幽默。她有着与众不同的幽默方式,别人基本搞不懂,她只好自娱自乐。 况且也没工夫娱乐别人。同为好学生,她和夏冬青还不太一样。夏冬青读的是理工科,足以凭她自己的智商和天赋碾压众生,不需下苦功就能拿到出类拔萃的成绩。沈畅念的却是金融类课程,需要看书,需要读很多论文。从学习方法上就不一样。尽管两人争论过到底谁更辛苦一些,但明显,每天忙得都没法出屋,甚至常常没空去厨房吃晚饭的那一个,是她沈畅而不是夏冬青。有闲工夫去教育路北北的,也是不是她沈畅而是夏冬青。 谁更忙,谁更辛苦,高下立判。 而且两个人的目标也不一样。沈畅的最终理想是去美国读博士,然后回国内高校任教。这比工程师的竞争要激烈得多。她还想挑一所好点的大学任职,所以博士学位就更要是名校的才行。她面临着多大的压力,只有她自己知道。 竞争如此激烈,她还想要全额奖学金,以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就得加倍努力。成绩,论文,实习经历,好教授的推荐信,一个都不能少。为了给老师留下点深刻印象,她还打算送份录像过去,自己弹钢琴的录像。美国人喜欢这种才艺,会认为她是个有个性的学生,而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 就是在弹钢琴这件事上出了一点点问题。沈畅从大一才开始学琴,弹了三年,到大四申请出国的时候又放下了。现在到了需要用的时候,她发觉自己这点程度明显不够,想要录像还得练习。 有问题就要解决,这是沈畅的信条。在伦敦安顿下来后,沈畅便开始打听哪里有琴房可以用。后来她发现学校里就有音乐社团,而社团就有琴房,还有音乐厅。沈畅十分开心,参加了社团,从此隔三差五去琴房练习一下。一个月下来,一首以前练过的小曲子断断续续地摸了下来,但还是根本没法听。弹不连贯不说,最近这两天的练习里,有几个地方怎么听都不对头,和录音不太像。 她不太开心,因为她不知道问题何在,所以就没法解决。这种无助感让她很不安心。今天也是如此,十几小节弹下来,不对的地方又出现了。看着谱子发呆几秒钟,沈畅又试着弹了弹,感觉还是哪里不对。 一筹莫展。这时突然有人敲门,沈畅起身,开门问声Hello,门口站着的居然是路北北。开学没多久,学校如此偏僻一角里意料之外遇到同单元的室友,两人都没想到。呆呆地互相看了一秒钟,路北北指指那架大三角钢琴。 “你刚才在弹琴吗?”她问。 刚沈畅也愣了一下,连忙回答说是我。 “这是学校的钢琴?”路北北又问。 “是啊。学校的音乐社团的琴。加进社团就可以随便用。你有兴趣吗?一起学?” 沈畅突然来了精神。社团里没几个中国人,有个室友来一起玩挺不错的,没准还能一起弹琴,顺便帮她录个像。但路北北摇摇头。 “不了。我就是下课路过这里,听见钢琴跑调了就来看看。既然是学校社团的琴,那你跟社团说一声,让他们调调琴吧。” “跑调了?” “跑了好几个。你刚才弹的是莫扎特的K545对吧,那一段——嗯,低音A低了,低音升F也低了。” “等等,等等,你再说一遍,哪几个音?” 沈畅赶紧摸出小本本,路北北摆摆手。“调琴肯定调所有音,不用记。” 但她还是接过去本子写下来了。“这么常用的键都跑调,这琴是多久没人弹了?”她又问。 “常常有人弹的。”沈畅答,“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常有人弹,那就是这几天下雨下太多,受潮了呗。”路北北说,“好了,我回家了,你弹你的。” 她说完就要走,沈畅赶紧拉住。“你是不是也会弹琴?”她说,“你还知道我弹的是什么曲子,你还能听出钢琴跑调。你肯定学过很多年钢琴对不对?” “我耳朵好。”路北北说。她被沈畅拽得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