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安置 (第1/2页)
到于家沟之后,于向北领着他们去了大队部,并暗示支书于庆华将这六个人安排到牛棚里住。那四个革命战士对于向北一路上的表现非常满意,到牛棚转了一圈之后,听了大队部对六个坏分子的工作安排后,就满意的走人了。不过他们并不知道,牛棚虽然比较臭比较矮,但是在冬天里这里可是最好的保暖场所,有那么多草料在,没有被子的几个人至少不会冻着。 “向北,刚才有人在我不好问,为什么要把那六个坏分子安排在牛棚里?”牛棚的好处,乡下人谁不知道啊,于庆华对于自己大队唯一的能耐人还是很高看的。 “庆华哥,在路上的时候我问清楚了,这6个人都是大学里的高级知识分子,不过家里有海外关系都被打倒了,被下放到我们这里,是因为我们这里穷。” “我的乖乖啊,大学老师啊,我们这里小学老师都没有。”于庆华的反应很好理解,越是没有越是向往,于家沟不算于向北,只有他和会计识字,而且还不多,别的大队偶尔还能听说有初中生或者高中生被城里面工厂招工,吃上商品粮,他们于家沟一点戏也没有。 “这6个人有没有海外关系和我们没关系,但是既然到了这里了,还是我们紧缺的老师人选,那就不能放过,不然,我们于家沟什么时候才能出现文化人,现在工厂招工可都要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的。”知道于庆华的软肋在哪里了,于向北猛戳。 “可是那四个革命青年交代一定要让他们干最脏最累的活。”于庆华有点挣扎。 “庆华哥,你看那几个人的样子,能干得了什么活,搞不好用不了多久就累死了,咱们于家沟人多地少,又不缺干活的人,他们累死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搞不好上面还会派人来,要是来了一些被打倒的土匪啊什么的,岂不是得不偿失,还不如让这几个人活着,至少能教我们大队的孩子读书识字,将来城里再有招工的机会,也不至于让乡亲们眼睁睁的看着。”于向北继续蛊惑。 “可以让城里来的知青教啊。”让于向北这么一说,于庆华的思维也转了个弯。 “咱们这里有知青吗?”于向北问道。 “现在没有,以后说不定会有。”于庆华说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已经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作为支书这点还是知道了。 “别想那个美事了,路上我都打听清楚了,人家知青都嫌弃咱们这里穷,不愿意来,才提议把这些坏分子发配到咱们这里,接受劳动改造,我们是运气好,这6个人以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于向北毫不留情的戳破他的希望。 “可是咱们大队这么多人,人多口杂的,给举报了怎么办?”于庆华动摇了。 “你可以把家里的大老爷们召集起来,把这个理儿给他们说透,为了自己孩子,谁不知道怎么选。当然有些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还是要给他们安排活干的,他们不是住牛棚嘛,放牛、饮水、喂草料、铲牛粪,这不都是现成的活吗,而且可以把他们分成两拨,既有人上课也有人干活,这样乡亲们就不会说什么了。如果还不行,我还有一招,让这6个人看起来像是快死的人一样,隔一段时间做一次,这样乡亲们就会怕人死了没人当老师教孩子了。”于向北的招是一招接一招啊,把于庆华弄得是一愣一愣。 “哥哥是彻底服了,看来你小子在部队里是没学什么好啊。”于庆华感叹道。 “庆华哥,你知道咱们农村出来的孩子,在部队如果不机灵些,哪里有什么出路,年限到了还得退伍回家。”于向北淡淡的说道,如果他是那种脑子不会转弯的人,早就在战场上死的不能再死了。 “我原来还想着把咱们大队的后生送去参军,好歹你能照顾一些,也算是咱们于家沟孩子们的一个出路,没想到你得不响的又给我指了另一条路。”于庆华说道,这也是他高看于向北的原因。 “吃当兵这碗饭哪有那么容易的,没事的时候你就升不了职,有事的时候,谁知道哪一天轮到你死,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就没脸回老家了。”于向北有今天这个职位,也是九死一生拼回来的,好在以后没有大仗打的时候,就不用出任务了,不然一想到媳妇儿成了寡妇改嫁他就心痛,至于不改嫁的事,他是一点也没考虑过,原因是媳妇儿好看、气质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