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第1/2页)
于向北没有直接去找支书,而是先拐到了牛棚找张青来,因为大队已经通过了建学校的决议,所以不需要躲躲闪闪的,皂角的事还是有先问清楚一些,免得白欢喜一场。 “于同志,怎么过来了。”何玉兰问道,因为是大队急需的老师人选,他们6人的待遇可是急剧上升,昨天来了之后连他们怎么吃饭都没人想起来,一直饿到下午,才呼啦啦的来了不少人,基本的生活用品都送来了,因为只有何婆婆一个女的,这生火做饭的活就落在了她身上。 “何婆婆,你们的东西东西都齐全了吧。” “齐全了,还多亏了于同志你啊。”今天是何玉兰受难之后最开心的日子,她看到了渡过劫难的希望。 “现在大队的乡亲们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还要警惕上面的人找事,这个我就帮不了你们了。” “我知道,你放心吧,你都帮到这个地步了,如果我们还是活不下去的话,那还不如直接一头碰死。”何玉兰信心十足的说道,“好了,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事了,于同志你来是有什么事吗?” “我来找张青来同志。” “于同志找我啊。”张青来在牛棚里面听到外面有人提到他的名字,放下手中铡草料的活就出来了,心情放开之后,他整个人的面貌都不一样了,即便还顶着一头灰白的头发,也不会被错认为是老人。 “张同志,你昨天说自己是华青大学化工系的,我想了解一下,皂角能做什么。”于向北开门见山。 “皂角啊,其实以前的时候城里面就有直接卖皂角的,不过有了化工原料制造肥皂之后,皂角就渐渐的少了。” “那就是说皂角也没什么用途了。”于向北有点失望。 “那到也不是,现在一家一个月只有一块香皂、一块肥皂的供应量,肯定是不够用的,你就是直接摘下来皂角拿到供销社去卖也是能卖出去的。”张青来摇摇头。 “这也是个办法,大青山上那片皂角树林,放着也是放着,卖皂角好歹能补贴一些。”蚊子再小也是rou。 “于同志不要着急,卖原材料是卖不了多少钱的,但是我们可以加工一下。洗净后晒干的皂荚碾碎,然后加水熬一直到变成黑色稠汁再放冷就会变成凝胶或者冻状,可以用来洗头发。这是最简单的加工办法,其实还可以制成香皂,但是其他的材料都需要省轻工业厅配给,于家沟目前不具备这个条件,只能慢慢来。”张青来闻弦歌而知雅意,只要他们6人能用行动表明对于家沟有用处,他们的处境就会不断改善,就像这锅灶、碗筷、水缸、被子······虽然不是新的,但是也不影响使用,还有红薯和玉米面。 “那行,待会我去支书哪里一趟,让他和你谈,具体的事情我就不在里面掺和了。”于向北爽快的说道,他毕竟过一段时间就要走了,把梯子和他们搭好就行了。 “于同志啊,真是太感谢你了。”钱海正说道,到他这个年纪了,人情世故什么不懂,别看现在大队领导对他们不错,那是用得着他们,如果用不着他们了保准是另一幅嘴脸,只有有了切实的利益关系,在遇到上面的压力时,才不会被轻易的放弃。 “钱老,您客气了,我想您知道这件事该怎么cao作。”于向东轻描淡写的说道,有这个钱老在,张青来应该不会把自己的底儿一股脑的掏出来。 “嗯。”都是聪明人,话不用说透,他钱海正自然会用一根胡萝卜在前面一直吊着于家沟的人。 就是这么短短几句话让在场所有人原本的命运都拐了一个弯,也改变了于家沟人的命运,在钱海正这位经济学大师的指导下,于家沟继续扩大皂角树的种植规模,从简易版的皂角洗发水起家,渐渐过渡到洗衣液、肥皂、香皂等洗涤领域,之后,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成为远近闻名的洗涤用品生产基地。 从牛棚出来后,于向北直奔生产大队,向于庆华主动请缨去县城买旧课本,且成功借到了牛车,之后,就皂角的事情又是一番忽悠。 “向北,快来吃饭,再不回来饭都要凉了。”素绢赶紧招呼于向北,把筷子和饼塞进他手里,至于事情的结果,问也没问,她充分相信他。 “怎么做的白面的?有没有给其他人送一些。”于向北问道,父母兄弟都住在一起,做白面饼,他们还能不知道,自家吃的饭标准比别人高一截,长此以往还能没意见。 “犒劳犒劳你啊,”素绢说道,“我知道你什么意思,不过咱们确实有白面,也不能为了顾及他人的看法放那里生虫子,都已经分了家了,我做点好吃不需要顾及别人的眼光,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但是没必要孝敬兄弟,所以我只给爹娘送了些。而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