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时代_第16章、新式步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章、新式步枪 (第1/2页)

    其实沈七不是第一次目睹大清兵勇的乞丐式外观。

    只不过,在过去的半年间他一直呆在比较繁华的上等城区,平时出入于中堂大人的府上,来来往往眼中所见的多是骁骑营卫士鲜衣怒马,甚至还留意到火枪营的枪手之中有一部分竟然配备了来复枪。

    正是因为来复枪的意外出现,令沈七对大清帝国的崛起,一度怀着一点侥幸希望。

    这一年早些时候的拿破仑暂时尚未成名,此刻,这位矮个子的欧洲巨人,正是和珅大人口中言及法兰西三派分裂势力当中,北非远征军将领当中的一员。就在眼下这个时间点上,拿破仑应该已经从土伦军港秘密潜回巴黎,顺利成为了法兰西共和国的首席执政官。只不过因为电报还来不及问世,远东这边的大清信使们还没有来得及传回这个消息。

    拿破仑横扫欧洲的伟大军队,仍然使用滑膛枪。

    滑膛枪是没有来复线的,在本质上也就是鸟铳,只不过拿破仑的鸟铳做工更加精良一点罢了。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沈七一度曾经觉得大清帝国这时候好像并没有真正落伍,只要皇帝和权臣的思维没有跑歪,还是大有一番可为。

    来复枪这种东西主要出现在十年前刚刚结束的美国独立战争之中。

    美国人机缘巧合,从此走上了一条比欧洲更先进一些的来复枪发展路线。虽然早期的来复枪并不怎么好使,毕竟是比滑膛枪先进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划时代新式武器。美国人从独立建国的一开始运气就好得不行,没走太多弯路。因为独立战争期间美丽坚方面的主力其实是来自于各州的民兵,民兵没能够像正规军那样清一色装备标准制式步枪。美国民兵使用的武器比较杂乱,于是首先运用了当时造价相当高昂的初代来复枪。

    拿破仑领导着一支可以用伟大这个词来加以赞美的法国军队,悍然跟几乎整个欧洲过不去,在全民皆兵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中,这位矮子皇帝更多一些考虑武器装备的低成本属性,以及,能够让法兰西农民士兵在最短时间内学会使用的低门槛便利属性,所以欧洲强国依然是以滑膛枪为主力。

    没有来复线的滑膛枪在射程和精度上都很垃圾,拿破仑只好采用密集如排好队形齐步走上前去送死一般呆板的步兵方阵,搭配了强大的炮兵火力来加以弥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拿破仑取得的绝大多数光辉胜利,都依赖于充满智慧地巧妙调度尽可能最强大的火炮力量。最终在滑铁卢遭遇的失败也就败在过于倚重炮兵。兵败滑铁卢的那一日,比利时刚刚下过一场大雨,地面泥泞未干,拿破仑本想拖延到泥地彻底干透以后再开始投入战斗,却未能如愿。1815年的所谓榴弹,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开花弹炮弹一头扎进泥泞之中,只能在泥潭之中闷炸,完全产生不了弹片横飞的杀伤效果。

    没有得到炮兵给力支援的法国步兵和骑兵,终于在这场战役之中惜败于英国公爵威灵顿率领的红袄军团。不列颠精锐的红袄军团使用的制式武器,依然还是滑膛枪。

    这将是21年之后发生的大事。比利时的滑铁卢小镇之战,是决定欧洲未来命运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沈七一直以为这将是一个决定性的金手指,在1784年美国独立战争之中得以应用的来复枪技术,直到30年之后的滑铁卢战役依然没有被欧洲最强军队所接纳。很明显初代来复枪存在着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谁能够率先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成为这个世界的最强者。

    这个时代的土著科学家和土著工程师们事实上是在没有明确方向感的混沌背景下,盲目而随机地探索着科学和技术的奥秘。

    沈七却是以有心算无心,下定决心用数十年的时间来完成一项决定性的突破,他的成功概率理论上讲,应该是相当的高。

    然而军工技术的发展以及先进枪械的量产,事关大国工业基础水平,这种事情不是随便乱开几条金手指就可以解决的,还好,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成功案例鼓舞了沈七的信心。美国人恰好就有合适的工业基础,这个国家一直热衷于向全世界出售军火,而且已知在1940年代之前不会大规模参与世界战争。美国人仅仅只是协同配合了八国联军针对大清帝国的军事行动,趁火打劫似的在中国获得了一系列权益,并不算是八国联军之中最穷凶极恶的。想要得到合适的武器,与其指望说服嘉庆政府提前尝试洋务运动,倒不如购买美国人的制成品,又或者,索性斥巨资控股宾夕法尼亚州某条不成熟生产线,将某种暂时不大好用的武器,设法改造得更具实用性。

    事实上华盛顿的那一伙人自己也不清楚他们的来复枪具备着一个划时代的意义,独立战争之中的美军依旧还是大量使用分别来自于英国和法国的传统滑膛枪。美国人其实已经可以量产来复枪,却因为地球世界的军事理论在观念上还没有升华到那一步,暂时没有考虑量产。

    美国人自己开发生产的宾夕法尼亚步枪被普遍认为是只有行家才能使用的变-态武器,并不适合正规陆军普遍配备。所以天然具备着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