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 应天府案 (第2/3页)
上京,可却都是无功而返。” “那三户人都认识?” 曾毅从文固的话里听出了别的。 “都是民告官,而且,还都是告的应天府尹,也就认识了。” 文固叹了口气,道:“有孤儿寡母的,也有孤‘女’被敢出来的,却也都‘挺’可怜的。” “文大人,以为这案子如何?” 曾毅笑眯眯的看着文固,既然文固说出来这案子了,那就定然是不认同应天府尹马德祐的审断结果的,不过,曾毅却还是要问问的。 “这件案子的卷宗,大多数都在应天府内的,且,应天府已经查此案,南京刑部,虽说掌管南京刑名,可是,对于应天府尹,却也是并没有太大约束力的,是以,也只是有些口供罢了。” “整理了之后,呈上来。” 曾毅点了点头,略过此事不在提:“可还有旁的?” “有。” 文固点头,道:“不过,旁的,告的都是下面的县令之类的,也就一两个,下官早就有了处置的了。” “文大人说那三户人家也曾经结伴上京,那为何不去敲宫外的登闻鼓,告御状?” 曾毅却是有些不解的看着文固,要知道,皇宫外的登闻鼓可是明太祖朱元璋设下的,为的,就是让百姓有冤可申。 而且,还设立御史专‘门’看守登闻鼓,一旦有百姓或官员有天大的冤屈或机密重情,都可以前去敲登闻鼓。 任何官员不得干涉,否则以阻挠定大罪。 一旦登闻鼓响,御史必须上奏皇帝,而且,只要登闻鼓响,皇宫内几乎都可以听到的。 而登闻鼓响,皇帝必定要亲自过问。 之后,或是御审此案,或是将此案‘交’予三司定论,全程都是有锦衣卫官员跟随击鼓之人的,有司若敢拖延,定然治罪。 且,最终案子的结果,还是要上报皇帝御览的。 可以说,登闻鼓,是百姓有了天大冤屈,可以打破官官相护唯一的解决方法了。 “登闻鼓,已经有多年不曾响了。” 文固楞了一下,随即苦笑。 曾毅默认,事关皇家,文固不敢说太多,可是,曾毅却也明白,登闻鼓,怕是牵扯到了太多官员的利益。 是以,官员和皇权相抗,以至于今日,不在响起。 “将此案所有相关卷宗,全部调来,苦主若能寻到,也全部带来。” 曾毅开口,道:“此事,劳烦文尚书了。” “这是下官该做的。” 文固拱手。 “大人,司徒回来了。” 梁猛从外面冲了进来,看到屋内有官员在的时候,不由得挠了挠脑袋,有些尴尬,他,还是不太习惯那些太多的礼节。 “下官这就回去整理案宗。” 文固很是识趣的站了起来,冲着曾毅拱手,告退。 司徒是谁,文固自然知道,曾毅身边有一个司徒威,锦衣卫佥事,带领南京官兵护送九百万白银至京。 算算时间,也就是这几日,该回来了。 “准备笔墨纸砚。” 曾毅看了梁猛一眼,刚才和文固的谈话,让他有了一个想法,可又怕过后给忘了,是以,赶紧让梁猛准备笔墨纸砚。 “是。” 梁猛抱拳,退了出去。 “大人。” 司徒威已经大步走了进来,单膝跪地。 “快快起来。” 曾毅一把扶起了司徒威,笑着道:“这次前去京城,可是劳心费神了,既然回来了,可就要好好休息几天。” 司徒威嘿嘿笑着,看着曾毅,道:“不辛苦,卑职带着半个南直隶的官兵,也算是体会了一把当大将军的瘾。” “感觉不错吧?” 曾毅哈哈笑着,对于武官来说,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带兵了。 果然,司徒威嘿嘿笑着,脸上带着一丝的兴奋:“比卑职平日里带着锦衣卫要强多了,那感觉,嘿嘿。” 锦衣卫,尤其是现在的锦衣卫,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的,比起军队来说,哪有半个南直隶军备人马多? 而且,就算是南直隶的军备在不堪,可那好歹也是当兵的,比起锦衣卫的作风,也是有根本的不同的。 “可曾出了什么意外?” 曾毅笑着,把司徒威按在了椅子上,亲自给司徒威倒了一杯茶水,递到了司徒威的手上。 “不敢,不敢。” 司徒威起身,脸上全是‘激’动,双手端着茶杯,一口喝了个干净,然后,才又被曾毅给按在了椅子上。 “大人神机妙算啊。” 坐下了之后,司徒威在看曾毅,脸上全都是忍不住的敬佩:“您‘交’代的情况,都发生了,话,卑职带到了,信,也‘交’给了刘瑾。” “那就好,那就好。” 曾毅点了点头。 “大人。” 梁猛已经拿着笔墨纸砚跑了过来,手里端着个大盘子,还一路小跑,却也稳当的很。 “稍等。” 冲着司徒威点了下头,曾毅拿起‘毛’笔,沾了沾墨,然后在白纸上写下了登闻鼓三个大字,然后用嘴吹了几口气,等墨迹干了,小心的叠好,放在了袖子当中。 “大人,您这是?” 司徒威避嫌,没有凑过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