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二章 好转 (第2/3页)
刚说完,就有太监小跑着走了进来宣旨。 内阁几位大学士的脸‘色’不由得一喜,相互看了一眼,其中意味不言而喻,看来,曾毅在陛下心里的确十分有地位啊。 “公公先行回去,我等稍后即到。” 次辅谢迁冲着宣旨的小太监点了点头,并非是内阁厌恶所有的太监,而是,厌恶那些媚主的太监,至于旁的老实办差的太监,内阁的大学士们,也不会无缘无故就找其麻烦,或者,看其不顺眼的。 “奴才就先行告退了,诸位大人可是要赶紧了的,陛下,可是在御书房等着呢。” 这小太监十分有分寸,把话都说完了,然后,退了出去。 “看来,曾毅的信,怕是有效果了。” 杨廷和呵呵笑着,道:“只是,不知道效果如何。” “有效果就好啊。” 刘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整了整官服:“总比现在和陛下这般僵着强,至于旁的,可以日后再说。” 点了点头,李东阳道:“是这个理,只怕,单凭曾毅的书信,皇帝也不会怎么着刘瑾的,咱们可是要做好准备的,可千万别期望太高了,这次,可是一定要慢慢来了。” 内阁的几个大学士也清楚,曾毅在皇帝那里的分量重,可是,刘瑾的分量也不算轻。 是以,仅凭曾毅的一封信,刘瑾绝对不会出什么事的,除非是曾毅亲自回京,然后直接找刘瑾的麻烦。 若不然,想要皇帝惩处刘瑾,难。 是以,内阁的心思也很明白,刘瑾的事情,内阁可以咬着牙暂且忍耐,等待以后徐徐图之,这次进宫,必须要和皇帝把关系给缓解了。 总不能连内阁大学士想见皇帝,都不容易,若是那样的话,时间长了,皇帝还真是要被刘瑾给彻底‘迷’‘惑’住了。 到时候,刘瑾妖言‘惑’众,只怕国运更加艰难。 御书房中。 内阁几位大学士冲着坐在龙书案后的正德躬身行礼,山呼万岁,在‘私’下里,面圣的时候,朝堂重臣,尤其是内阁大学士,是无需行跪拜之礼的,这也算是朝廷对朝廷重臣的一种恩遇了。 “赐坐。” 正德开口,吐出了两个字,立时旁边伺候的小太监就搬了几个木墩过来,放在几个大学士的身后。 这情景,可是几个大学士来时根本没想到的。 要知道,自从和皇帝闹僵之后,他们想见皇帝都是难事,就算是偶尔见一次,正德也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模样。 至于赐坐,在弘治先帝的时候,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在正德这里,却是非常少见的。 “臣谢陛下天恩。” 内阁几个大学士躬身,拜谢,然后,才小心的坐在了木墩之上。 其实,坐与不坐,都不重要,内阁大学士的身份,还缺座位不成?只不过,能否得到皇帝召见时候的赐坐,这是一种象征。 “今日,朕听人说起,京城,可是不怎么安稳啊。” 正德笑呵呵的看着内阁的几位大学士,道:“可有此事?” “这个。” 刘健身为内阁首辅,皇帝问话,自然是该由他来回答的。 原本,按照刘健的脾气,自然会借着这个机会,把刘瑾的所作所为全都说出来,可是,在来时的路上,内阁的几个大学士,已经商量好了。 现如今,就是要来迂回政策。 切不可在冲动行事了。 是以,虽然现如今,皇帝是这么问的,可是,刘健等人也清楚,就算是他们说出来刘瑾的罪行,也是无济于事。 至多,皇帝就是训斥刘瑾一番,不会再有别的动作了。 毕竟,若是真较真起来,刘瑾大可以推说那都是东厂下面的番子胡作非为,是瞒着他的,他毫不知情。 “有什么事,实说就成。” 正德笑着,若非是曾毅在信上劝他,他是绝对没这耐心在这和内阁的几个大学士啰嗦的。 “或许是老臣疏忽吧,并未曾听闻京城出了什么事情。” 顿了顿,刘健还是口是心非的说出了这句话,没办法,现在,最首先的,是必须要缓和内阁同皇帝之间的关系,若不然,大明朝只能是国运越发的艰难。 至于刘瑾的事情,只能是往后靠靠了。 再者,现在说了刘瑾的事情,也是无济于事,至多,让其遭一番责罚,可是,皇帝对内阁大学士刚缓和的一点态度,怕也会被之后刘瑾想法给折腾没了,甚至,当即,就没了,认为内阁没有容人的度量。 百般思量之下,刘健,也只能如此回答了。 “朕怎么听说东厂最近似乎在京城有些出格了。” 刘健不提,这着实让正德吃了一惊,不过,该说的话,正德,还是要说出来的,同时,也是想看看刘健等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这等事?” 刘健等内阁大学士楞了一下,随即沉默,过了片刻,刘健方才道:“陛下,东厂重开,尚且没有过去多久,有些情况,也是可以容忍的,只要不太过分就成了。” “想来,等过了这段时间,东厂,也是能够如锦衣卫那般,井然有序的。” 刘健之所以这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