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四章 软禁 (第2/3页)
不小的动静。 “把人给看好了。” 刘叶心里还没想完,曾毅就道:“等回京了,以扬州知府为鉴,要好好整治一番吏治了。” “下面的这些个官员,平日里,‘弄’虚作假,应付上官,应付朝廷,欺压百姓。” “想着朝廷不清楚下面的事情,而百姓,又是无权无势,其居中横行霸道,欺上瞒下。” “此以成恶习,若非如此,以成习惯,扬州知府岂敢怠慢王命旗牌?此事,绝不容姑息。” 刘叶可是被曾毅的话给震的心惊‘rou’跳,自家的这位大人,真是哪一次出手,都不同凡响啊。 纵观曾毅所经手的案子,河南案,京察,南直隶,这两个案子一个朝廷大事,哪个不是被曾毅给办的让人震惊不可思议的。 这也是曾毅为官以来,所经手的三个案子,除此外,在没旁的什么案子了。 可以说,曾毅所经手的,就没有哪件是小事了。 “大人放心,扬州知府卑职会令人时刻盯着的,绝对不会有什么意外。” 刘叶拱手,这其实不是什么难事。 “恩。” 曾毅恩了一声。 …………………… 京城,内阁。 八百里加急。 有‘侍’卫拿着火漆封着的八百里加急文书冲向了内阁。 “希贤,可是边疆出事了?” 内阁,一群大把年纪的阁老盯着刘健手中的八百里加急,最终,还是次辅谢迁开口询问了。 “是陛下。” 刘健将手中的文书递给了次辅谢迁,却是坐在椅子上,不在吭声。 直到书信在内阁的几个大学士手中转了个圈。 刘健方才苦笑着开口道:“这曾毅,唉。” 之所以不提皇帝而是提曾毅,是因为刘健包括内阁的几位大学士,都知道,拿宁王,肯定是曾毅的注意。 当今圣上,吃喝玩乐,那是一个‘精’通,可是,旁的事情,却是不行的。 尤其是在一些细节方向,想要让当今圣上提前注意,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而且,这事,估计还是和之前刘健给曾毅的书信有关,刘健在书信内,劝诫曾毅,尽量不把自己至于危险之中。 曾毅还真是听了刘健的建议,直接来了个雷厉风行,这让内阁的几位大学士,也是说不出什么来的。 “陛下书信上说,要暂时软禁了宁王的。” 刘健道:“软禁宁王,到是没什么,且,现在陛下和曾毅正在南直隶,宁王封地,也翻不起‘乱’子的,更何况,宁王身在京城,他的那些个属下,也是不敢妄动的。” “只是,这事情一旦传出,天下藩王如何看,朝臣如何议论,可就是不得而知的了。” “毕竟,现在,按照之前曾毅传回来的消息,并没有十足的证据。” 这才是刘健最为担心的,捉贼捉赃,没有证据,你拿了人,而且,还是一方藩王,可就不好说了。 “派禁军包围宁王府邸。” “清查宁王府内所有人员,除去宁王外,所有人员全部拿下,打入天牢,由刑部及大理寺并都察院会审,由锦衣卫派人进入宁王府邸,暂照料宁王。” 李东阳却是把文书中的这段话,给念了出来,笑着道:“这曾毅,倒是小心,人多,总是会出‘乱’子的。” “对宁王不好下手,可是,对他身边的那些人,可就没什么顾忌了,只要进了刑部大牢,量他们也翻不起什么‘花’来。” “有宫中禁军在外把手,锦衣卫的人在进入宁王府盯着,这两层盯梢下来,宁王绝对是要断了联系的,任谁,也没那么大的能耐,通过这两层包围,什么消息也是不可能传递的了。” “这倒是想的周到啊。” 刘健眼睛微微眯了一下,李东阳的话,可不是无缘无故的说的。 这书信,大家伙可是都看了,李东阳没必要在挑出这几句念出来的。 “既然是圣命,咱们自当遵从。” 刘健已经明白李东阳的意思了,这件事虽然是圣上出面,可背后,其实还是曾毅,曾毅心思缜密,岂会有这么大的漏‘洞’?想来,肯定是还有后招的,他们不必担心。 且,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皇帝已经去了南直隶的魏国公府,证明,江南的事情,已经到了出乎他们想象的地步了。 尤其是这几天,陛下的文书从南京城发出后的几天,怕是局势变动,此时,内阁若是擅自作出什么决定,却是不好的。 ……………………………… “团团围住。” “团团围住,若有逃跑者,格杀勿论。” “团团围住。” 京城,只见一队队禁军从禁卫营中跑步前进,同时,刑部、都察院并大理寺、锦衣卫,全都有人离开,朝着宁王府邸而去。 “尔等可知这是什么地方?” 吱呀一声,大‘门’打开,宁王身着蟒袍从院内走了出来,满脸肃穆,双目中,却是夹杂着怒气,不过,却又隐隐含着一丝的担忧。 “奉圣谕,宁王暂不得出府,在府中好生闭‘门’思过。” 禁军统领冲着宁王拱了拱手,然后大手一挥,道:“除去宁王爷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