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亲王_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点 (第2/3页)

曾毅叹了口气,他心里是有谋算的,不过,却也是想要借此,来拉刘瑾一把的,曾毅毕竟是人,也有感情的,对于刘瑾,在曾毅自己来看,是不希望最后其被凌迟的。

    若是能给他条活路,也就给了。

    只不过,这也要看刘瑾知趣不知趣了。

    有些事情,曾毅可以提点他一下,可若是刘瑾不知悔改,那,曾毅也无法了。

    “东厂的番子如何,本官心里也大概清楚。”

    “可东厂刚建,也的确缺银子,这个,本官可以理解。”

    “但,你让东厂的人去城‘门’前收人头费,这是苛捐杂税,懂么?”

    “在北京城的城‘门’前如此,你东厂的番子,也太过嚣张了吧?”

    “你说你不知道,是下面的人胡作非为,会有人信吗?”

    “难不成,你刘瑾这个东厂提督就是瞎子?整天呆在宫中不出去?连自己脚下的事情都不知道?”

    曾毅这话,却是说的刘瑾一阵愣神,有些转不过那道弯,不太明白曾毅说这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毕竟,刘瑾,其实算不得上聪明,至多,算是有些小计谋,根本比不得朝廷的大臣的,只不过,他碰到了一位愿意相信他的皇帝,是以,才会让满朝文武无奈的。

    “城‘门’前的事情,你真的知道吗?”

    曾毅盯着刘瑾,这暗示,已经足够明白了:“你可要想清楚了,可别想着袒护下面的人啊。”

    此时,被曾毅这么一提点,刘瑾已经是明白了,曾毅,这是在帮他呢,虽然心里对曾毅的担忧不屑。

    可,同时,刘瑾也是感‘激’的很,没白搭了他对曾毅的孝敬啊,看来,他在曾毅的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地位的。

    “不知道,不知道。”

    刘瑾赶紧摇头,满脸的气愤:“老奴若是知道,岂会容忍下面的人作出此等事情来?”

    “这些‘混’账东西,竟然瞒着老奴,做出如此荒唐事情来,大人放心,老奴定然不会轻饶了他们的。”

    微微点了点头,曾毅道:“呆会去本官府上领人去吧。”

    “该有的惩罚,可是不能少的,记住这天下悠悠众口。”

    曾毅之所以这么好声好气的和刘瑾说话,甚至,还帮刘瑾谋划,除了拉刘瑾一把以为,可是还有别的意思的,只不过,却是不可能告诉刘瑾的。

    “老奴谢过大人提点。”

    刘瑾赶紧对曾毅道谢。

    “免了。”

    曾毅摆了摆手:“不必送了,就到这吧。”

    说完这话,曾毅就不在做停留,大步离开了。

    “曾大人。”

    宫‘门’外,可是早就有人等着曾毅了。

    “阁老。”

    曾毅赶紧拱手,等在宫‘门’外的,不是别人,正是内阁大学士杨廷和。

    “阁老在这是?”

    虽然看出了杨廷和是在等自己,可是,有些时候,话,不是那么说的,是以,曾毅还是一副‘迷’茫的模样询问。

    “老夫是特意在这等曾大人的。”

    杨廷和笑着。

    “阁老若是要寻下官,只需让人传个话便是了,何劳您亲自在此?”

    曾毅开口,内阁对他,虽然最开始有些误会,可是之后,却一直都是支持的,这点,曾毅还是知道的。

    是以,对内阁的几位大学士,曾毅还是很尊敬的,再者,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年纪,可是一大把了,哪怕是从年纪这个角度,曾毅也该尊重的。

    “无妨,无妨。”

    杨廷和笑着,捋着胡须:“正好,老夫也没事,就在这等着了。”

    这话,曾毅却是不信的,杨廷和可是内阁大学士,岂会闲着没事到处溜达?

    而且,现在这个时间,杨廷和应该是在内阁处理公务的。

    能出现在这,应该是让人特意盯着宫里的,然后,得了消息,才快他一步,先行出宫,在宫‘门’外等着的。

    “曾大人中午可有旁的事情?

    杨廷和看着曾毅,脸上带着一丝的笑意,昨个,曾毅在城‘门’前的行为,内阁,自然是知道的。

    对此,内阁,却是十分满意的。

    虽然曾毅的行为,看似鲁莽,可,现如今曾毅的身份,谁也不能说出半个不字,更何况,对方是为非作歹的东厂番子。

    是以,曾毅的行为,只会是让百姓叫好,不会说半个不字。

    在内阁看来,曾毅的行为,狠狠的打了东厂一巴掌,这对如今无法无天的东厂而言,也算是一个教训吧。

    “中午原本是想回去瞧瞧的。”

    曾毅笑着,道:“只不过,今个,既然碰到杨老大人了,那,下官就叨扰一番?蹭顿吃的,不知杨老大人是否行个好!”

    曾毅这翻话,说的却是极为恰当的。

    他是看出了杨廷和肯定是有事找他,所以,才会如此说的,免得让杨廷和开口了。

    “请。”

    杨廷和哈哈笑着,却是也没上轿子,直接步行,他和曾毅两人都是穿着便装的,并没有穿官服,是以,就算是走在大街上,也不会引起太大的响应的。

    “曾大人此次回京,准备在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