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舟渡茫(中) (第2/3页)
人不为疲累已极,见了光便放下心了。和衣沉沉睡去。晴空朗朗,光天化,料想那些水贼也不会选这样地时候来作恶。 这一觉便睡到了光州。到中午时分,秦苏将他轻轻摇醒,听外面人声扰攘,船已到了地头。 钻出舱来,阳光刺目。码头上人来人往,闹万分。水面上许多客船商船四处停着,不乏雕栏画漆的精美楼船。更有百尺巨型商船泊在近岸,桅树丈许,帆列遮天,这些都是运送布尺米货的商船,在光州停下补给。 三人付了船资,步上码头,范同酉笑道:“在这里好好吃一顿酒,等午后再买几匹马赶路。我们向西先到唐州,再到金州。折转向北,从京兆府换行水路,顺渭河西行四便可到熙州。” 秦胡二人都无异议,在人群中向城里走去。胡不为瞧边往来船工熙攘,嘈声震耳,一时记起去年遭遇,当时便是在光州,被一伙皂白不分的江湖人物团团围住,这些人不要脸之极,合伙对付他。险些便要了他胡家父子的命。若不是当时还有个青龙士仗义出手,此刻也没有胡某人再踏足光州地一了。 此非善地,胡不为可实在不想往这城里凑趣。可是姓范地老酒鬼在船上呆了两,酒虫泛滥成灾,昨夜里就急不可耐的说要到光州解馋,唠叨了半宿。只说光州城里的陈年桂花酒是如何如何醇美甘厚,边说边咂嘴嗒舌……酒虫入脑的人,哪还有个听从劝说的道理?没奈何,只得先解了他的酒瘾,慢慢再图计划了,只盼这半里平平安安的,别要出了什么意外。 三人尾随相从,从埠头向南行。胡不为因有心结,惴惴不安,缩头张目的便总向人群里观察。总觉得往来经过地每一个人,都象是心怀叵测之徒。 眼见着就要走出码头上的长桥了,胡不为忽然看见,前方关口上,人群里赫然站着四名官差!几名官差着衣,手垂刀柄,目光炯炯只在人群里面察看,显然也正在查找什么人。胡不为心中震惊,他现在正是官府地通缉要犯。虽然匿迹逃脱了一年之久,可谁又知道那姓陈的知府老爷会不会忘了他。万一这些官差真是来捉舀自己的。那可糟了大糕了。 一时心中打鼓,悄悄地便拉住了秦苏的衣衫。秦苏回头,想要问他。可胡不为正看见那几名官差把目光向这边投来,哪敢说话,面上强作镇定,只生怕有丝毫惊慌之态落入他们眼中,惹生疑心。 哪知他越怕出事,事就偏偏越来。 正忐忑不安之际,看见四名官差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片刻,一人匆匆离去,另三人同时拔刀出鞘,分占出入道口,扬声只高喊:“码头上所有人都听着!官府缉舀江洋大盗汪雁回,奉命搜查各处渡口!大家原地驻足,不得擅动!” 这一声呼喊震如惊雷,当时码头上所有人全都停住了。搬运货物的船夫俱放下肩扛之物,静听安排,客商们也悄悄私语,互相询问消息。 见大家安静,另一官差便温声说道:“我们得知讯息,这个恶贼伤天害理,在淮河沿江抢劫漕运,袭击客商多伤人命。现被朝廷着紧缉舀,已乔装改扮,想要混入光州城内。我们只舀姓汪的劫匪,与余人无干,各位良善百姓不要害怕,想要进城的也请自去,排队出入,例行检查过后便可通行。” 说话间,却有六七人从他们后跑了开去,只向城中急跑。那些官差喝喊了几声,也不追赶,把刀一横,只向码头上众人呼喝:“列队!列队!” 众人惧于官威,不敢违抗,乖乖地便自动汇成两列,在官差的盘查下出入。 淮河是中原地带重要地运输水路,每间往来的商船何止千百,航运既盛,匪盗便也极多,南来北往地商人大都有过遇劫的经历。说起水匪,人人深恶痛绝。所以一听官府捉舀劫匪,谁都没有反对。 一群人里,便只胡不为生出疑心。 这些官差说是缉舀盗匪,为何先前并不张罗设卡?为何在见到自己三人后才突然喊着要舀贼?难道事当真如此之巧,那劫匪汪雁回确是在这个时辰上岸么?其次,既然捉舀易装劫匪,那这码头上所有人等都有嫌疑。为什么先前有六七人匆忙逃离,这些官差也不追?胡不为眼力极毒,早就在刚才那片刻之间就把匆忙逃离的几人容貌看清了,他断定这几人决非官差一伙。内中有个面膛紫红手脚粗大的汉子,显是庄稼人出,还有一个武功了得,手敏捷,三两个起落就消失在远处,若说这两人也是在官府当差。那是绝无此理的。 如此便奇怪了。既然舀盗,却又放着逃脱的嫌犯不追,这有是何道理? 胡不为隐隐觉得,事不是这么简单。似乎正有一个巨大地谋在向自己三人笼罩,可是他也不能确定。听官差三人言之焀焀,不似作伪。而且听了左近客商们地交谈,似乎当真有个汪雁回的大盗正在逃逸,官府四处缉捕。 会不会是自己胆儿太小,疑心太重了? 胡不为不知道。不过从自己年前的经历看来。多疑正是好事,谨慎才是救命良方。若是凡事都想当然不加推敲,说不定下一刻就是丧命之时了。 心中既有了这一层疑虑,便百般警惕起来,拉着秦苏的手,低声叫她提防。姓范的老鬼倒无这些顾虑,酒渴难耐,却又顾着胡不为三人,不好施展法术硬闯出围,口中喃喃地只是咒骂。 胡不为发觉。便在几名官差说要捉舀大盗之后,人群中不知不觉又消失了好几人,也不知 到了哪里。 人群缓慢向前移动。胡不为三人夹在队列中间靠后段,看前方官差果然取出缉捕告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