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谜2_第1132章 目瞪口呆电磁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32章 目瞪口呆电磁炮 (第2/2页)

给答案。好在我们流求的哈佛师生都有无尽的探索热情,在流求,衣食住行无忧,生活没有压力,人生只有引力,创新疯子们,想到能向月亮开炮,就没日没夜地装装拆拆,他们的思维没有框框,天马行空,唯我独尊。几经寒暑,几番成败,终于今天趁着皇上御驾亲临,把这已经比较成熟的样机试射试射,除了看看这样机的功能威力,也要看看,它会不会在流求也落得个像弹子糖机关枪和机关枪豆浆机一样的比人家有余,比自己不足的可有可无的尴尬的地位……”

    王木木口中在这么解释着,心中有数却有些感慨。想那自己在前世,自己这么一个被转型的黑五类,别说不能参军当兵,就是个基干民兵也不能沾边。所以,在前世,王木木他别说枪炮打靶,就是连红缨枪也都没摸过,有个自知之明,成份不好,连买个指甲钳都不敢选择那种带着一把二三厘米长的小小的小刀的。不过,曾经苦逼的王木木从小是借宿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的,他的成份和窘迫,使他被广大人民群众边缘化了,他就只有图书和报刊杂志作朋友了。因此,连把木头枪都未曾拥有过的王木木却常常会脑袋垫着《兵器知识》、《舰船知识》、《世界军事》、《简氏防务周刊》等睡觉。王木木在机院讲起电磁炮时,提出了一个像粒子加速器一样的连续加速的概念,在一定的距离里,连续快速叠加引力而以累计来超越火药的爆发力的方案。结果,不同于前述从人力到火力的各类兵器,一次性击发的,瞬时爆发力再大,人家众志成城,人多力量大,能造出媲美核弹的常规武器。王木木也向机院的师生指出了将电磁当作炮的最大问题,就是,你在炮口上加了个电磁吸引力,炮弹从炮管底部吸出,可是等炮弹一过了吸力头,电磁头不及时断电的话,吸力马上就成了扯后腿的往回拉的反作用力。如果是连续加力的话,一段段的电磁头不能及时处理好何时强吸何时NS极转换强推的话,那么,很可能,内耗,会让炮弹掉出了瓶口,像吐口痰那样,就摔在自己的炮口前,等等。在机院师生研制电磁炮的进程中,王木木也隔三差五的来看一看、说一说,给些建议,找出隐患,其实,在王木木心中,这电磁炮将比其前世的核弹还好使,还威力无穷。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用数理化武装起来的工匠们是战无不胜的,一款概念电磁炮今天就要试射了。这款流求概念的电磁炮,说是炮,在王木木和完颜焘萍两穿越客的眼里,一点也没有炮的样子。首先,它没有炮管,只有一根长达200米的磁悬浮导轨。当然,这导轨上不是跑车的,是要发射炮弹的,所以,这磁悬浮导轨是三维的,形状有点像建造桥涵或高楼大厦时的钢筋笼,钢筋笼的繁复主要是为了维持自身结构的稳定,而不是出于电磁发射的需要。这个200米的长度,是为了不断加速的需要;这个200米的长度又决定了它不能作为陆军的武器,更不能作为空军的武器,在现在的内外部的环境下,也没必要建造导弹发射场,所以,它就只能建造在流求特有的水泥航母上了。王木木将前世所闻的最大的水泥海轮改型为水泥航母,它是只竹筋结构、钢纤维增强的水泥制品,船长220米、宽46米、高16米,吨位7万吨。动力是4台蒸汽机与4台蒸汽式锅炉为动力,4轴4桨双舵推进。电磁炮就绑架在航母的舰身的一侧。将电磁炮捆绑在航母上,除了它的体量较大,还是因为它的加速需要巨量的电能,这也是空军和陆军无法想象的,却是水泥航母能够提供的。

    王木木等人现在都在机院cao场的观礼台上,在机院师生的引导下,来到了机院的一小高层的露台上,那里支架着二十多台立式双筒望远镜,许仙赶紧在中央位置给小皇帝挑了台看上去很威武的镀金的立式双筒望远镜,并端来了只靠背椅,降低了望远镜,伺候好了小皇帝。王木木等人也都识相地散开在小皇帝的左右和后面。

    遥望大海,蓝天碧海中,一艘流求特有的水泥航母静静地停泊在海面上。航母上的一台起重机正在装弹,看上去cao作人员都很费劲,王木木解释说:“……那个炮弹基本上是个实心弹,全钢打造,重约一万六千斤,也就是八吨重,所以,机院的师生给这个‘小胖子’取了个名,叫‘巴顿弹’。巴顿弹中有曲线通孔,巴顿弹弹头用钨钢打造,巴顿弹身上有环旋线槽……”

    众人遥望,都有疑问,这巴顿弹看上去都行动不便,笨重得很,它能滑出200米的钢筋笼已非易事,它还能飞?它还能拉朽摧枯?它还能目空一切?所有不知情者,都从王木木介绍电磁炮时对电磁炮威力的目瞪口呆转为对王木木的分明是白日做梦目瞪口呆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