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后来袭:皇上,不约_077:皇贵妃(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77:皇贵妃(一) (第2/3页)

不到一心一意,那就该早早有言在先。倘使她早已知晓,便会有心里准备,或许她还是会跟着先帝回来,可绝不是如今这般的局面。

    君莫笑母亲的这种思想和认知,放在这个时空,放在这个时代,只恐鲜少有人会理解,更是难以认知。但却和唐晓菲那个时空的女性逻辑极其相似,更是和唐晓菲本人在爱情方面的认知如出一辙。

    你若本着玩玩和试试的心态,那就不要指望别人对你专情。你若本着一心一意白头到老的念头,那我也定然对你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办不到的事情,绝不要轻易承诺。而一旦承诺的事情,必须办到。否则的话,嘴里说出去的话语,便不叫话语,而叫放屁。人生不过短暂几十年,没有多少时间去浪费和挥霍,直接挑明,不光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个负责。

    言归正传,再来说皇贵妃。君莫愁的母亲,本名刘玉兰,唐晓菲自然是不知晓她的名讳,但为了方便起见,以刘玉兰为称。

    先帝与冯昭仪生下一子之后,刘玉兰对先帝开始避而不见,从原来的宫殿搬到冷宫旁边的一处小殿,将伺候她的宫人遣散,唯有剩一名贴身丫鬟在旁伺候。

    先帝原本对刘玉兰极度宠爱,即便是宠幸冯昭仪之后,丝毫未曾减少对她的宠爱,一月当中,除了两日在冯昭仪那里,其他的时候,都是宿在刘玉兰殿中。不知是觉得自己太过宠爱这位皇贵妃,纵容了她的性子,让她不知好歹,还是有了新欢,渐渐忘了旧爱,先帝不止默许了刘玉兰的做法,还削减了她的吃穿用度。

    此后,先帝便未曾再踏入刘玉兰殿内半步,不仅宠幸冯昭仪,而且开始宠幸其他嫔妃,整日流连风月,连上朝一事都抛诸脑后。如是,一直持续了足足三年。

    三年之后,六皇子君霸天已七岁,七皇子君莫愁四岁。那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最大的事情,便是君霸天被立为太子一事,其次当属刘玉兰搬离回原来的宫殿。

    先帝对刘玉兰的宠爱,不止恢复到以前,反而比以前更甚,可谓对刘玉兰言听计从,再也未曾宠幸过其他嫔妃半次。不出一年,刘玉兰诞下一子,为九皇子君莫笑。刘玉兰已是皇贵妃,已没有了加封的余地。那该如何?没有余地,创造余地也要上。先帝做出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情:废后,先是废掉原来的张皇后,再是立刘玉兰为后。

    张皇后为人贤惠,与其说是贤惠,其实不如说是聪明,倒不如说是有点脑子。早在刘玉兰入宫之后,便有其他嫔妃在她跟前嚼舌根,说迟早有一日,刘玉兰会威胁到她的后位。那个时候,她还不以为然。

    这立后一事,可非同小可,皇后不是说废就能废掉的。朝代,但凡皇后,她的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乃至是好几个家族。一旦废后,牵扯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皇后背后的利益群体。因而,古往今来,除非皇后做出太过大逆不道的事情,否则皇帝一般不会轻易废后的。即便是宠爱的女人,最多也就给个贵妃的职位。即便再想要立后,也得等皇后去世之后才名正言顺。

    在张皇后看来,皇帝虽则并不宠爱她,但好歹对她还是有几分旧情的,好歹对她还是敬重有加的。素日里,初一十五,还是会来她的宫中住宿。再者,各州进贡来什么新鲜的宝贝,皇帝都少不了她的那份。她一直恪守本分,对皇太后和皇太妃们都极为孝顺,皇太后对她这位皇后可是一直赞誉有加的。

    最为重要的是,她还替皇上生了两子,三皇子和四皇子。按照祖辈的先例,一般皇后的长子都是要立为太子的。皇帝有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还尚未到而立之年,根本不需要这么早就立太子,想让三皇子和四皇子再长几年,从中选择一位合适的立为太子不迟。

    刘玉兰进宫之内,恩宠无限,她虽担心,可始终知晓皇帝做事有度。七皇子君莫愁出生之后,皇帝加封刘玉兰为皇贵妃,离她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遥,在朝廷上下掀起了不少的轰动。老实说,她也曾担心过,但转念一想,刘玉兰的父亲,原先不过一位平民百姓,并无家族的支持,即便如今在朝为官,可与她的家世想比,不足九牛一毛。

    因而,只是略微担忧罢了。紧接着,刘玉兰与皇帝之间有了间隙。她就知晓,皇帝不过是图个新鲜罢了,这种专宠的日子,又能持续多久,皇帝说到穿,不过还是一个正常的男人罢了。原本那些在背后等着看她笑话之人,如今,又个顶个跑来巴结她不断。这后宫之事,这皇帝的身边,女人总是不断,先是你,再是她,可唯一保持不变的,唯一不可撼动的,那便是她这个皇后。

    孰料,这次,是她算错了,六皇子君霸天竟然被立为了皇子。皇帝不顾朝臣的反对,执意要立刘玉兰所生的六皇子为太子。古往今来,从来都是立长和立嫡的,怎么着也轮不到她刘玉兰的儿子头上。皇帝给出的理由是谁最适合帝王这个位子,便立谁为太子。后宫皆都知晓,皇上八个儿子当中,最宠爱的,便是六皇子君霸天。因为宠爱,被蒙蔽了眼的前朝皇帝也是有的,可所立的太子,哪个是明君,哪个适合当帝王?

    别说她反对,朝臣们哪个不反对?然而,皇帝只做了一件事情,便让大臣们乖乖闭上了嘴,且转而双手赞成。皇帝把自己的七位儿子叫到了大殿之前,那个时候,八皇子还在襁褓之中,自然只有七位,大皇子已有十四岁,最小的皇子七皇子才三岁。皇帝让群臣们就治国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该如何治理好国家的事宜,向七位皇子发出提问。

    孰能料到,六皇子君霸天当时不过七岁而已,一个七岁的孩子,所给出的见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