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 入主成都,设立文武院 (第1/2页)
第103章入主成都,设立文武院 中平元年冬,成都城。大街巷张灯结彩,百姓更是歌舞升平、欢聚一堂。城内刺史府中更是热闹非凡,成都大官员都陆续进入府衙。 府衙大堂之上,刘骞身穿二品顶戴,郡侯蟒袍,红袍大褂,坐于当中。许褚、张飞、赵云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依旧册立刘骞两侧,一个个身穿镔铁重铠,外罩素罗袍。 徐庶和田丰此时没有跟着身边应该是跟随关羽、刘备前去讨伐张修去了。 益州主簿黄权将原有官名录呈递给刘骞,道:“此番益州幸亏有主公前来,不然那张修聚众而来,我等恐早为其阶下之囚。” “公衡,此言岂不是把我益州众将都轻于言下了?”刘骞闻之,轻笑而过,接过官名录,也没有观,道:“现有州郡官员一律原职录用,不再换做他们。不过一个月之后,我会派人检查你们的日常的工作,不称职的,希望不要怪我不客气。” 黄权、王累等人闻言,心下到有些松了一口气。至于这位刺史为人如何?但见其统兵一路赶来,约束麾下士兵对两旁百姓秋毫无犯;州内百姓扶老携幼围路相观,更是多有拦路申冤。皆都一一处理,一路之上斩杀贪官恶霸十余人。如此等等来,益州确实迎来了一位清廉的父母官。 是故,老百姓更是一路酬军,瓜果礼品纷纷递给行进中的百姓。然,平南军士兵皆不敢收。终,有官员出面,递交士兵无数钱币,以钱换取瓜果礼品。 百姓见状,更是对征西大将军刘骞感恩戴德。等到刘骞马队经过,路旁百姓无一不磕头跪拜,恭祝其长寿无疆。 自上庸经房陵、绥定到成都,一路上乱军更是避其锋芒,躲得远远的。其入川之路倒是非常顺畅,一路无堵。 刘骞此番召集益州众官员,先是言明原任官员所任不变,令众人安心做事、认真做事;然后,他想举办书院、武院,开启民智;第三件事就是举办招贤馆,吸引能人贤士入府为官。 众官员闻听要举办书院还听过,但是举办武院还是第一次听。 王累见众人不明白,也没人话。他便出列问道:“不知这书院所讲都是哪些?” “我所要建立的书院不仅要教授儒学,还要教授兵法、阵法、礼仪等诸子百家所学都要讲。现在大家都是儒家所学为主,各种杂学或多或少的都有所涉猎。”刘骞着堂下众人一脸愕然,不仅摇摇头,来这个时期的人还是对儒学很是重的,接着道:“儒学以春秋时孔夫子开始,到战国期孟夫子发扬光大,乃至流传至今,皆为帝王之道。然则,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国家无法可以立乎?” 堂下众人一个个都满脸茫然,像忽然间丢了魂儿一样。这也难怪,他们时常以儒学大家自诩,哪里会想到刺史大人刚到就会提出此事,一时半会儿还是很难接受的。 刘骞着这众人的模样,笑着道:“骞倒不是要求大家不尊重儒学。骞也知道儒学可以教导人懂得礼仪、尊师敬道。然而,立国需有法,外交须用兵。如此来法家、兵家亦是有利于国。因此,骞以为立国以儒学为主,其余百家亦需要我们的子侄学而后用,方能富邦强国。” 话已至此,黄权算是有些明白了,不过他心中还有些疑问:“属下想问一下主公,何人方能入书院学习呢?” “乡中孝廉,贫寒书,士族子弟,只要学者,皆可入内学习。至于教材,我将亲自研究。现在你等需要做的事是先在成都城内择一地点建立书院,初期不要过大,可容纳两千人即可。等日后人多以后,再行扩大不迟。”刘骞道。 见黄权等人不再反驳,从他们的脸上可以出来,他们是在等着日后出问题等着笑话的。刘骞微微一笑,也不多,便转移话题:“武院设立在城外,择一宽阔场所,最少要占地超过百亩。此事就交给军营来办。” 如此吩咐下去,举办文武院的事情就在老百姓之中传开了。一时间轰动了整个成都城,尤其是入院学习只要符合年龄的要求就行。当下百姓多有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文武院学习的想法。 刘骞来想把辽东时所施行的诸多律法拿到这里使用,不想邴原和管宁二人劝不已。后来,他自己也是感觉到了,这里的士族势力可比辽东那里的强了很多,这些士族也是以后自己在益州的一大支柱呀!只要现在把士族的势力和百姓之间的关系搞得稍微缓和一些就行了。那样士族知道自己在保护他的势力,就会为自己卖命;老百姓能够过上比以前的日子,也就会踏踏实实的种田交税。 因此,刘骞在这里只是颁布了一个新的政令——经商令。鼓励百姓、士族前去经商,奖励成立马队前往中原和沿海等地往返贩卖货物。 同时,从军队中调出义勇军步兵营二十个营为常备护商营,商队可以向政府申请护商,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如此一来,军队有增加了一部分收入。 还改革了军队的模式。继续沿用之前,军队以营为单位分别驻扎,调动军队必须有刘骞的亲笔调兵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