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38章 暗中博弈 (第1/2页)
双方都在各怀心腹事,都希望在这一次的博弈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收尾。王老三的要价是三千,杜长富的出价是一千,这两千的差价就是双方博弈的焦点。这也引起了双方的暗战,就如同谍战片一样。 任何的矛盾的化解与纠纷的弥合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上至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下至两个娃娃的交恶,都遵循这个铁律。双方的较量是多方面的,有实力上的,心理上的,智力上的和外交上的,当然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永远是上上策,是解决任何矛盾的最佳选择。实力的消长会增强或减弱双方的诉求,要价的高低取决于实力的大小,用老百姓的话说“有多大本事办多大的事儿”。 国与国之间靠的是实力,展示肌rou,威慑敌对方,但要综合运用各种战略技巧。民与民之间靠的不仅是体力,因为人类社会不同于动物界,动物界的“弱rou强食”的生存法则不适用于人类社会。因为国家的权力机关制定了适用于所有公民的法律,法律在保护公民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法律是所有公民的屏障,在法律的框架下每个公民既享有权利,也受到制约,因此在法治社会中纠纷的解决是要依法而行的。各级公检法机关就是百姓诉求的仲裁机关,是和谐社会的减震器与稳定器。它通过国家的强制力起到抑强扶弱的作用,平衡百姓的利益。但我国的法制正在健全当中,百姓的法制观念还亟待加强,尤其是农民,因为对法律的陌生与敬畏,通常把纠纷最有效地解决途径当成最后的选项。 因为觉得打官司告状劳神费力,人们大多不到万不得已,不谋求这一解决途径。千年的封建观念束缚百姓的思维,官本位的思想仍深植于一些人的头脑当中。没有把“官与法”看成是服务于民的机构,认为“官与法”是约束和震慑百姓的老爷与衙门。他们更倾向于民间酋长似的调节方式,比如找某个受人尊重的、有权威的、在大伙心目中说话有分量的人来作为中间人进行调节。 王老三与杜长富的纠纷现在就陷入了僵持,这是一个无法自行解开的死结。因为双方的差异很大,两千元的情感了裂痕无法自行愈合,因此就需要借助于外力的介入。这个外力就是要找一个双方都比较信任与认同的人来作为调节人与说客,在双方之间起到沟通与桥梁的作用,因为双方已摊开的底牌都无法令对方接受,所以对话的渠道已经淤塞,对话的窗口已关闭。而双方又都需要进行沟通,都有和解的愿望与需求,都想尽快解决事端,所以这就是调停机制的基础,也为调停人提供了契机。 那么在村里最佳的调解人是谁呢?按理说高村长是村里的最高“官员”,是民选出来的在百姓中最受“信任”的、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责的人,他应该最有资格来担当这一角色,也是最具权威的人选,而且这也是他的管理职责之一,也就是分内的事儿。但是村民有事儿,如果不涉及到与村中利益纠葛,纯“民事”纠纷,通常都不劳驾高村长。因为高村长官大、架子大,需要陪着笑脸来招待,那人情是答不起的,况且高村长的公平性颇受质疑。对于王老三与杜长富的纯“民事”纠纷,高村长作为调解人很显然更不适合,况且高村长也不可能充当这个调解人,他恨不得再往火上倒两桶油呢!再说当事双方与高村长都有些嫌隙,也没有谁信任高村长,谁也不会想到找他作为中间人,来传达各自的诉求。因此最佳人选大家都会猜到,那无疑就是公正无私的李老汉了。 在村中李老汉的口碑是不容质疑的,公正性也是无可指责,因此他就成了这场风波调节人的不二人选。王老三实际上已经黔驴之技,到了穷途末路,杜长富也是江郎才尽,已经山穷水尽。他们都已无牌可打,但都希望柳暗花明,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到所有的解决方案与途径都彻底失效。他们是不会轻易打出最后一张牌的,那最后的一张牌就是劳驾警察和法律。 在这个斗争过程中考验的是各自的综合能力,在实力的较量中王老三是彻底失败了,杜长富取得了完胜。在医院的救治过程的较量中,王老三也没有占上风,也就是说在这场“战争”中王老三是失败的。现在是“战后”赔偿问题,这是没有硝烟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