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 尺短寸长 (第2/2页)
张置办年货的同时,村里每家其实都在做着相同的事情,李老汉就是如此。和往年一样,在临近小年的时候,李老汉就开始在家里磨刀“霍霍向猪羊”。李老汉家和别人家有一些不同,那就是别人家的年货全都要靠到集市上去购买,而李老汉家却有一部分可以自给自足。 村里别人家现在几乎已经没有养猪的了,因为那是个赔钱的买卖,顶多是养几只鸡鸭,为了吃几个笨蛋,或者过年时杀了吃点笨鸡笨鸭。但李老汉家与众不同,他家不仅鸡、鸭、鹅成群,猪也是年年必须养的,甚至还要养两只羊和几只兔子,这些都是为了过年吃rou的。因此每年过年之前,光是杀鸡宰羊就够李老汉忙活一阵子的了。 李老汉子女多,猪rou、羊rou,杀的鸡、鸭、鹅一分也就所剩无几了,其实哪一家也不差这点东西,儿女也常常劝他别再养那么多的家禽家畜了,太辛苦了。但李老汉喜欢,自己年纪大了,地不再种了,如果再不养点什么,那一天岂不真的啥事都没有了,李老汉是个闲不住的人,那么一来生活的乐趣何在! 他也知道儿女家的条件都不错,自己给送的那些rou啊、鸡鸭鹅什么的,哪家其实也都不缺这一口,但这和从市场上买的是有着不同的内涵的,不仅因为是绿色食品,吃着放心、好吃,更因为这里面包含着nongnong的亲情。儿女大了,自己老了,自己没有能力为儿女做什么了,能做的仅此而已了。儿女再大,再有条件,父母也都是希望能给儿女以关怀,希望能为儿女做些什么,因为做父母的需要释放对自己的孩子的关怀与爱,哪怕仅仅是天寒了,提示孩子适时地加些衣物,这绝不是多余的絮叨,而是爱的传递与延续。
李老汉家过年rou就无须再买了,只需要买些鱼啦虾啦,买些青菜,再就是买些水果干果什么的。其实李老汉什么都无需多买,因为女儿和小儿子每年年前都会送来很多的东西,几乎都是别人给送的礼物和单位分发的福利。李老汉家总堆放着包装精美的各种东西,有些是王老三连听都未听说过的。因此王老三对李老汉那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恨。自己这辈子是不会达到李老汉这般境界了,但王老三的年也过得有滋有味,甚至说比李老汉过的还要滋润。此话从何说起呢? 其实别看李老汉儿女有出息、条件好,李老汉家里不差钱,但李老汉也是有遗憾的,尤其是每到过年时,这种遗憾就会更加的强烈。这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穷人家有穷人家的烦恼,富人家有富人家的寂寞。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在三里五村没有人家比得上李老汉,但李老汉就在过年这一关上还真的就比不上别人家,这也是李老汉纠结、遗憾的原因。 中国人过年讲究的就是个团圆,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坐在丰盛的餐桌旁吃着年夜饭,然后围坐在电视旁一边包着饺子,一边看着越来越无聊的春节晚会迎接着新年的钟声,这就是中国人期待的幸福团圆。 其实这个愿望很简单,每年那么多在外地打拼奔波的旅人在过年的时候都归心似箭,从全国,甚至是世界的各个角落,各个方向奔向家、奔向有父母在期待的地方,这是个波澜壮阔的场景,如果能从高空鸟瞰,那么那些涌动的奔家的人流就会像蚂蚁般的忙碌而有序,壮观的场景一定堪比每年非洲草原上角马群的迁移。这样造成了中国独有的景象——春运。 团圆是每个家庭都翘首期盼的,尤其是老年人更是珍惜一家人团聚的机会,过年时的团聚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也是每个家庭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具体体现。一家人在一起过个团圆年才最能体现家的意义和年的内涵。 这个愿望对于李老汉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侈。因为每年三十李老汉家都无法实现团圆,女儿就无法挑剔了,因为嫁出去的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人家也要过团圆年。李老汉生气的是小儿子,这个儿子基本上就算是给人家养的,自己白养儿子了。李老汉是个很保守的人,陈腐的观念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倒是老伴想得开,常常劝他。 “媳妇家就一个闺女,如果回来过年,你让人家老两口那年咋过。” “晚回来一两天有什么关系呢,不就是在一起吃顿饭吗!” “咱这不也没把咱俩扔下吗,不还是有大儿子一家呢吗!” “我说你这个老头子咋就想不开呢,以后家家一个,在哪过还不一样。” “……” 真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王老三家就三口人,每年过年一家三口都在一起过,倒也是一种幸福。在王老三看来,李老汉其实是在自寻烦恼,他也规劝过李老汉,但李老汉的心结不是轻易可以解开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